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在人机共生的新时代,制造业如何找准新质生产力的“人才坐标”,一直是市场关注的重要话题。在此背景下,“紫领”人才正在成为业内认可的新概念。所谓“紫领”,是介于传统“蓝领”和“白领”之间的特殊职业群体,存在于智能制造业的班组长、技术员和质检员等岗位,既拥有较高的操作技能,又具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简言之,“紫领”人才应当是适应数智化新发展阶段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此处隐藏209字,下载后查看---
从当前来看,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紫领”人才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在一些企业中,以“紫领”人才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应用型人才,已经在技术创新和生产流程优化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推动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
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深入发展,“紫领”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多方合力促进“紫领”人才的茁壮成长,也是为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提供强劲动力。教育要与时俱进,打破学科壁垒,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推动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开设更多与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相关的专业课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锻炼实践能力。企业要强化人才战略,加大培训投入,通过师徒制、内部培训、项目实践等方式,鼓励员工参与技术研发与创新项目,为其铺就成长道路。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完善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提升“紫领”人才的社会地位与职业吸引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劳动者素质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科技创新和市场竞争在不断加剧。不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还是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助力毕业即就业无缝对接、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都对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将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充分彰显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激励培养更多劳动者向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执着迈进,必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技能强国,创新有我。作为立志想成为技能型劳动者的青年学生,要想掌握高超的技能,就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掌握更多先进的技能、先进的操作方法、先进的工艺,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还应在实际工作中努力践行工匠精神,才能为祖国的发展作贡献,实现人生精彩。这需要各地进一步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打造工学一体化师资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努力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上多下功夫,真正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技能“有学头”、就业“有奔头”、发展“有盼头”。
期待各地能总结借鉴、推广这种“工学一体化”职教模式,进一步推动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领带动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不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优秀人才和高技能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