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县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领导对宣传思想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地方对宣传思想工作认识上有偏差,宣传工作确实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在抓宣传思想工作时有消极应付现象,作报告带一句,订规划补一条,在安排经济工作或本职工作时顺带讲一讲,学习一下就完成任务。这种角色定位,直接带来宣传思想工作的被动性。
二是宣传思想阵地建设滞后,投入不足,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宣传思想工作没有固定的资金投入,后勤保障不力。投入宣传思想工作的经费不足,造成宣传思想工作的投入无计划、无预算、无专款的现象,大多是在搞大型宣传活动时象征性的投入一点。目前全县有xx个图书馆,xx个电影院,xx个乡镇文化站,但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干部从事文化站工作的大都是兼职,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由于受资金和条件限制,发行量少,覆盖面小,宣传效果不理想。农村基层干部开展宣传工作大多还是靠走村串户,靠逢圩集散发资料等。在涉及地方一级党委、政府的具体政策,群众无法及时了解。
三是缺乏有效的宣传方式和载体。现有的宣传方式、宣传载体与群众的接受力之间有差距。如有线广播没了,群众大会少开了,新的宣传形式、方法、手段又离农民太远,加上由于没有搭准群众的脉络,宣传手段保守,形式单调,往往导致出现宣传者很急,接受者却很冷淡的尴尬局面。
四是宣传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宣传干部(特别是乡镇宣传委员)用在其它工作上的精力和时间太多,对基层宣传思想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从宣传队伍看,目前全县xx个乡镇(场)只配备了xx名专职的宣传委员,但搞组织工作多,搞宣传工作少,很多都不熟悉宣传业务,不能很好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此处隐藏1597字,下载后查看---
宣传思想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各级财政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资金应列入财政预算。必要的基础设施各级财政也要投入资金,才能切实保证宣传思想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完善保证资金、人员,有利于管理的科学工作机制,使宣传思想工作既适应党的建设的需要,也成为经济建设的推进器,吹鼓手。二是完善新闻媒体传播网络。应大力发展农村有线广播,为广大人民群众及时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引导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三是健全乡村阅览室,并用党报党刊、农村实用技术读本、法律知识读本等充实农村阅览室。
四是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接收的信息数量巨大,内容繁多,传统的工作方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应针对当前形势,发挥多方力量,利用多种载体,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一要培养群众主动参与的意识。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要对现有体制加以改革和完善,把宣传文化阵地变成广大群众参与活动、展示形象和风采的大舞台。让群众从后台走向前台,从台下走到台上,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改变以往单一的辅导讲座式的理论政策宣讲,让宣讲人员与群众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组织讨论,一定程度上,使群众能表达自己对理论政策的理解与体会,直接得以解疑释惑,更具说服力。二要创新宣传方式。传统的宣传手段投资少,见效快,可以老招新用,经过“重新包装”,成为群众喜爱的宣传方式,体现其无可替代的宣传效应。比如利用老年腰鼓队、农民剧团将计生政策、安全生产等宣传内容编成节目到全县各地演出;在各边远山村巡回放映电影;经常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或通过教师经学生给家长传播先进文化等宣传方式都可以尝试。三是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自己身边的典型故事、典型人物,用身边的典型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会更让人信服,但切忌盲目“拔高”,务必实事求是。
五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
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对宣传思想工作者自身素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宣传干部队伍,必须把加大宣传队伍的培训力度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灵活高效的培训模式,让宣传干部经常有机会接受水平相对较高的理论培训、业务培训、宣传技巧培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建设一支能适应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较高素质的基层宣传队伍。同时,要在每个乡镇都配起一支责任心强的、归宣传委员协调的宣传员队伍,使宣传工作延伸到村一级,载体有人管理,任务有人落实。要提高宣传干部的待遇,为他们提供更多学习提高的机会,锻炼能力的平台,使宣传思想工作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