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0507【每日范文-评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更新时间:2022-10 来源:网友投稿

鲜花盛开的五月,阳光普照祖国大地。2018年5月5日,是今年立夏的第一天,更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满怀深情纪念的日子,是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今天5月5日上午10时,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展览在天安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昨天5月4日上午10时,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指出,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又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从1999年以来,马克思多次被评选为千年思想家之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说,并以发表《共产党宣言》作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开启的新的千年里无疑将会继续影响历史,成为千秋大理论。

马克思主义所以能如此,因为一方面,它继承和改造了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学说,揭示了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总趋势,将建构人类理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奠定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坚实基础上,使之从空想华丽转身为科学,从而实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革命,是近现代世界文明的伟大思想成果。另一方面,它又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恩格斯说得好:“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那种“认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584页;第25卷1975年版,第17页。】这就是说,马克思恩格斯坚决反对对他们的理论学说采取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态度。马克思主义理论能随着实践、科学和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能与各民族的特点相融合,与世开放、广泛包容、善于汲纳进步文明成果而不断创新的伟大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与世开放、能与各民族的特点相融合的理论品质,具体表现为它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质。

---此处隐藏1383字,下载后查看---

——再次,马克思晚年提出的东方经济落后民族或国家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构想,进一步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强调,“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各个国家的具体的历史环境不同,未来的社会发展道路“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如果“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79页;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3页;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31页。】1881年二三月间,马克思在考虑回答俄国农村公社问题时曾设想,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前提下,像俄国农村公社这样的组织和地区“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享用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成果”,即“不通过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可怕的波折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438页、第431页。】这个构想,不但为后来的东方落后国家探索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发展道路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而且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只有不断民族化和时代化,才能成为革命行动指南的理论品格。

马克思主义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理论品格,所以在170年的历史长河中久盛未衰。这也是它能成为千年大理论的秘笈。

马克思主义能为千年大理论,不是说马克思恩格斯两人能孤零零支撑千年,而是说他们的理论和事业有一代又一代传承人。就马克思主义的正宗传脉而言,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那种将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割裂和对立的观点是有悖历史的。既然是发展,就有不同于原创理论的内容,但继承是前提,首先姓“马”,否则就不是一脉相承、基因相传了。列宁主义的最大功劳,就是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形态变成为实践形态,在极其广袤辽阔的土地上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尽管在1990年代这个曾经威武一世的超级大国,以及与它存在紧密联系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但列宁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正宗传脉的历史不容否定。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最大传承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毛泽东思想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永远在路上。马克思主义作为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将继续随着实践、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