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年年底工作总结

更新时间:2023-02 来源:网友投稿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六稳”“六保”,全力确保就业稳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 5500人,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一是强化职业培训助就业。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培训5789人次,公益岗岗前培训3039人次,发放技能提升、企业吸纳等补贴80余万元。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35家企业1100人通过自主评价获得技能等级证书。二是鼓励创业带就业。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场地租赁补贴102万元,创业担保贷款839万元,扶持创业80人,带动就业240多人。天润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有限公司、道地西洋参研究院在第四届*市创业大赛中,分别荣获制造业特等奖和劳务品牌一等奖。三是聚焦重点稳就业。继续落实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切实增强失业保险保稳定作用。为1.9万人次发放失业金3722万元,为3905人次发放失业补助金52万元。实施公益岗提质扩容行动,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实施方案》,安置2470名就业困难人员上岗就业。统筹高校毕业生就业,挖掘“三支一扶”基层优质岗位22个、就业见习岗位600多个。

(二)聚焦“需求”“对接”,创建动态清零用工模式。依托校园引才和服务企业专员,建立企业用工需求、人力资源供给等“四张清单”,搭建平台,精准对接。一是精准摸排企业用工需求。开展企业用工保障服务专项行动,印发《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工作方案》,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工需求月统计发布机制,136名在编在岗干部深入天润、亘元生物等19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动态解决企业用工、社保、劳动维权等140多个问题,做到企业空岗“限时补位 ”、用工需求“限时补缺”。二是常态化组织招聘活动。在张家产西洋参基地和汽车站新建2处零工市场,定期发布灵活用工岗位。举办夜市招聘、大集招聘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6场,为320家次企业发布2.3万个岗位需求,达成就业意向5000多人。同时,加大高校招聘力度,先后组织企业参加青岛大学、烟台大学等50多所高校线上线下和专场招聘活动;邀请*职业学院、*铝业职业学院实地考察重点企业就业环境,开展实习、就业等多领域的校企合作。三是积极开展省外劳务合作。赴贵州省3个地市开展劳务对接活动,大力推介我区宜居环境和产业结构,与贵州省安顺市签订劳务合作协议。同时,常态化联络甘肃、云南等劳务基地,定期推送我区企业用工需求。今年以来,帮助企业解决用工1.1万人,被省人社厅确定为“揭榜挂帅”改革创新任务“动态清零用工模式”试点单位。(下 载 更 多 材 料,请加q q:1 2 5 2 6 8 5 6 6 6)

(三)聚焦“扩面”“提标”,全力做好社保工作。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努力构建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扎实推进全民参保登记。持续开展“政策找人”和“社保政策你我他”宣传培训活动,让社保政策家喻户晓,引导职工群众参保缴费;依托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业务数据库,筛选未参保、中断缴费等人员精准扩面。今年新增参保8000多人,职工养老、居民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14.3万、26.6万、9.6万、9.5万人,全区企业平均缴费基数达到4702元,同比增长了9%,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二是扎实推进社保待遇调整。强化政策宣传,落实分级负责制,严格支付审核,准确按时足额发放养老保险待遇34.9亿元、居民养老保险待遇3亿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3963万元,为10.6万名2021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退职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退职人员调增养老金。对五大特困行业企业、17个行业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保险费实行缓缴,161家企业申请缓缴社保费1893万元。继续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为全区5000多家企业减负2200万元。三是扎实推进工伤预防能力提升。联合应急管理部门启动实施危险化学品企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全面提升危险化学品企业从业人员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工伤预防工作深入开展,*市工伤预防“危化品专题”线上线下培训推进会在我区召开。四是扎实推进经办风险防控。开展社保基金管理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配合审计、纪检监察,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建立问题整改台账,逐一排查,销号管理。针对取消集中认证后的社保待遇虚报冒领风险,每月与民政部门比对信息,掌握死亡人员数据,与法院沟通,获取判刑人员信息,及时暂停养老金发放,对冒领待遇情形,按规定追偿,确保基金安全完整。

(四)聚焦“增量”“提质”,全力打造人才高地。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促进产才融合协调发展。一是大力开展招才引智。充分发挥“博士后政策十条”作用,实施博士后人才聚集计划,搭建“引育留服”载体平台,引进博士后人才4名。鼓励企业柔性引才,通过沟通对接和留学人员线上专场招聘会相结合的方式,引进海外留学人才26人,获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处,人才考核列*市第一名。成功举办精细化工人才项目推介会,邀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连海洋大学等6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3位化工领域专家,推荐一批技术含量高的优质项目,推动我区新能源领域高质量发展。同时,修订完善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将“双一流”毕业生、*籍毕业生、专科毕业生、实习生等群体纳入到补贴支持范围,对赴外引才活动给予政策补贴,全年引进青年人才1500多人。二是持续加强人才培育。组织开展第三届“*工匠”推荐评选活动,选拔20名具有示范引领的优秀高技能人才。建立以企业自主评价为主,技工院校金蓝领培训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重点人才培训工程为辅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培训高级工以上1108人,有效提升人才队伍素质。1人成功入选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技能类)项目,实现该项目零的突破;获评*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处、有突出贡献的技师4名、首席技师3名;*技师学院成功获评2022年度*省技工教育优质专业群,获得省级补助资金200万元。三是切实优化人才服务。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遵循“高端优先、统筹兼顾、逐步解决”的原则,全年审批入住人才公寓各类人才70人。创新推出人才住房租赁补贴,根据租住人才住房租金水平确定补助标准。为高层次人才开展查体服务,提高专家健康水平,不断增强来文创新创业人才幸福感、获得感。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制度成功入选省级创新发展项目计划标准化试点。

---此处隐藏11684字,下载后查看---

(五)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一是加强劳动关系协商协调。完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联合激励机制,推广电子劳动合同应用,提高劳动关系政策服务供给。持续推进企业薪酬制度和工资决定机制改革,落实企业工资指导线规定和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形成合理有序收入分配格局。定期梳理政务热线、举报投诉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评估风险隐患,针对性地向科室单位提出建议,及时解决。同时,开展省、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通过典型引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良好氛围。二是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加强农民工工资监管平台管理,确保符合条件的工程项目纳入平台监管,实名制、工资专用账户、预警信息处置等制度100%落实到位。注重排查自查,发动镇街和行业主管部门,每月对各自辖区和领域的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力争把问题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当地。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通过随机抽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有序开展农民工专项、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等专项检查。同时,全面开展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对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实施联合惩戒。三是提升仲裁办事效能。联合工会、工商联等部门,鼓励引导企业建立内部申诉和协商回应制度,提高企业预防争议、柔性化解争议的水平。重点关注教育培训、互联网、房地产等领域,梳理排查争议风险点,完善应急处置预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创新“互联网+仲裁”工作模式,开展远程调解、网上庭审等线上办案方式,探索委托送达、移送管辖等区域协作机制,发挥派驻仲裁庭、流动仲裁庭作用,提高仲裁依法治理能力。进一步落实仲裁和人民法院复杂疑难案件会商、典型案例指导、联合培训等制度,统一裁审法律适用标准,提升裁审结果一致率。持续开展金牌调解组织创建工作,重点打造“大姐调解室”,力争获评*省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5423。欢迎加入“,vip会员”,9000万字材料,轻松解决您的各类素材需求!,

老笔杆儿学堂,一键精准搜索、一键快速查找、一键极速下载、免转存。欢迎关注XX公众号“老笔杆儿学堂”,9000万字材料,轻松解决您的各类素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