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社会认可度低。民族民间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宣传普及率低,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体系中更趋近于养生保健,受众面窄,选择率低,边缘化境地短期难改变。民族民间中医药的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精华与糟粕混杂的局面,打着中医药旗号非法行医的事件屡禁不止,基于“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不良民俗,近年来“因迷信中医药而导致延误治疗”的谣传不绝于耳,这些极具杀伤力的谣传,正在瓦解中医药数千年来艰难获取的信任。草药方剂是中医药治病的重要手段,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但中医药的治疗效果没有西药的立竿见影,成本又没有什么比较优势,中医药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认可度看起来还相当不错,却并没有成为首选。很多秘方、药方上的中药剂型都是自采自种自制,由于无法取得批准文号,无法在临床使用,运用、流传范围不广。很多中医医疗机构使用西药、做手术的比重非常大,甚至远远超过中医药的使用比例,多数中医医疗机构汤药使用率不高,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明显。
二是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快节奏的生活让见效更为直接的西医成为了医学人才所热衷的学习领域,且民族民间中医药的理论内容和操作内容学习难度较大,新型人才难以涌入该领域,每年的中医药大学毕业生最终能成为合格中医药大夫的少之又少,许多技艺精湛的中医受限于学历、身份等诸多问题只能流于民间或基层。当前在培养民族民间中医药人才的过程中仍然是以西医人才培养模式为主,但西医和民族民间医学具有不同的特点,导致人才培养效果不理想。
三是传承人才队伍老龄化严重。民族民间中医药技术的传承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传统性,很多民族民间中医药技术持有人年事已高,目前民族民间中医药事业中医师队伍普遍存在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传承人多数在50岁到70岁之间,40岁以下的民族民间中医药从事人数少之又少,中医药类人才匮乏、从事中医药工作人员不能及时补员,不仅影响了民族民间中医药的传承,同时也导致民族民间中医药在发展过程中无法完成有效创新,对于后续民族民间中医药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四是保护与开发不够。缺少有效保护民族民间中医药技术持有人知识产权的手段,珍贵的中医秘方掌握在名老中医手里,既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护,对抗别人的侵权,也得不到有效的推广,更不可能产生规模效应。规范化治疗流程不健全,大多数民族民间中医药技术持有人对技术的关注点集中在医药技术的操作层面,理论基础、操作规范的提取、疗效的验证等均缺少深入研究,中医药曾经有着许多奇迹般治愈大病的案例,然而这些病例往往不可复制,同样的治疗方法和中药用在类似病症的患者身上,并不能取得相同的疗效,中医药在诊疗方法上的无序性,缺乏总结和延伸的能力,使得中医至今难以规模化应用。
---此处隐藏2009字,下载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