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心得体会范文6篇

更新时间:2023-02 来源:网友投稿

广大党员干部要借此契机,在学党史、悟思想、祭英烈、净心灵之中,学习领会革命先烈的精神实质,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立足岗位,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富更强,把革命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推进,以此告慰那些为国牺牲的英灵。

清明学党史,要秉持“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信仰,当夏明翰的“后来人”。1928年,年仅28岁的夏明翰同志就义前写下了振聋发聩的就义诗。入党7年,人生仅28载,他却用生命践行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追求,激荡灵魂、烛照古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广大党员干部要想面对艰难困苦斗志昂扬、勇往直前,就要始终怀着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以及无论艰难险阻、生死祸福,都决不动摇理想信念。93年过去了,夏明翰烈士为之奋斗图强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他对信仰坚定不移的精神依旧历久弥新,感召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后来人”

。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夏明翰烈士的精神,就要坚定理想信念,并用理想信念指引人生方向、完善精神境界,从而实现砥砺奋斗,勇往直前。

清明学党史,要领悟“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的凌云壮志,当恽代英的“追随者”。心有壮志,则可气吞山河。今年是革命先烈恽代英就义90周年。恽代英同志长期承担宣传教育工作和青年运动工作,是党内、团内公认的著名理论家和青年运动领袖,被誉为“我党最善于联系青年和劳动群众的领导人之一”。我们要学习恽代英坚定的革命信念、热烈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他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和青年实际,始终与青年在一起的品质。当我们驻足思考,如何赓续传承精神基因,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就是要把革命先烈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举这面精神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凌云壮志,攻坚克难,真正汇聚起强大正能量,整理行装,擂响战鼓,不断在追梦路上铿锵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清明学党史,要体会“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的无私奉献,当车耀先的“传承者”。今年是革命先烈车耀先牺牲75周年。1929年,车耀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川西特委军委委员,他利用自己经营的“努力餐”酒楼作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努力餐”

也成为了成都抗日救亡人士的活动中心,甚至革命者只要说出“一菜一汤”的暗号,他就会提供免费餐饭。车耀先始终保持着高昂的革命斗志,即便被捕入狱,他依旧秘密组建狱中党支部,战斗到最后一刻。从车耀先烈士的事迹中,我们能感受到革命先烈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要解读对党忠诚的灵魂密码,培塑绝对忠诚的政治自觉,就要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才能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振奋精神、艰苦奋斗、积极作为,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百年党史之所以磅礴厚重,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感人肺腑的厚重篇章。传承就是最好的纪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让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接续奋斗、砥砺前行,以劈波斩浪的勇气、迎难而上的锐气、向难而行的胆气,不辱使命担当,不负伟大梦想,书写新时代新征程壮美华章。

 

清明追思(2)

---此处隐藏8993字,下载后查看---

,淡泊名利是党员干部公仆身份的必然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共产党人的“菊气”亦是遵守规矩、公正清廉“局气”。“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从红军的“半条被子”到周总理的“护袖西装”,从“姓钱,但不爱钱”的钱学森到首善杨善洲,从廉洁为民的饶玉泉到深藏功名的张富清……还有很多淡泊名利、一心为民的共产党人,他们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的铮铮誓言,做到了政治过硬、思想过硬、道德过硬,他们以信仰的力量对名利“视而不见”,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树立起党员同志们学习的高标准,塑造了共产党员队伍淡泊名利、公道正派、廉洁奉公、甘为人梯的良好形象,营造了气正风清的政治生态。

共产党人当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坚贞不屈。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是有骨气的,是挺直脊梁堂堂正正的、是敢于斗争的。战争年代里,敌人的严刑拷打、长征路上的“啃草根、树皮”,生死的抉择、信仰的考验都没有打倒坚贞不屈的共产党人。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刘胡兰、江姐……这些耳熟能详的先辈事迹彪炳史册,他们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大义凛然,舍生忘死、浩然慷慨的义举,传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永志不忘。在抗洪抢险的现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带头”……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向自然的对抗、向病痛的折磨屈服,一辈辈共产党人用坚贞不屈的脊梁撑起了这个“可爱的中国”“

向往的中国”。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菊”中蕴含着长久之意,也正是有了万万千千、祖祖辈辈共产党人“菊气”的传承,才有了久久为功的攻克时艰,才有了来之不易的美好新篇,才有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如今强起来的的国泰民安。又是一年清明雨上,让我们共同向曾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默默无闻的先烈们敬献一束菊,传承一份气,慎终而追远,厚积而薄发,将对先烈们的崇敬与感恩化为新时代新奋斗的不竭动力,化为为人民幸福美好生活而求索的足迹,化为创新发展的新创造、新业绩!

 

清明时节于党史中感悟生死(6)

梨花风起正清明,山河呜咽奠英雄。在党的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无数先烈和党员为理想信念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清明祭扫之际,对革命英烈的追思与敬仰,最能触动我们对苦与乐、悲与欢、生与死的思考。

虽“死”犹“生”,身躯先逝,忠魂犹存。“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董存瑞手托炸药包,拉开导火索,与敌人同归于尽,炸开了革命胜利的道路;刘胡兰笃信革命理想,坚贞不屈、从容就义,展现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气节;黄继光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毫不畏惧,舍身堵住枪眼,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邱少云即使被烈火烧身也咬牙坚持,不出声分毫,彰显了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革命年代,这些英雄们为了国家存亡舍身赴难,愿化作一抔泥土,换得山河永固,以血肉之躯为如今的盛世铺平了道路,英雄虽已离去,但是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由“生”入“死”,反思生命,追问初心。在清明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不由地对生命的凋零有了更深一步的思考,面对自然规律的束缚,人固有一死,但有人重于泰山,有人却轻于鸿毛,生命的意义值得我们好好省思。慷慨赴死的瞿秋白同志曾对劝降者说:“人爱自己的历史,比鸟爱自己的翅膀更厉害,请勿撕破我的历史!”尽显中国共产党人坚毅、豪迈、从容的崇高品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我们必须始终恪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坚定信仰的方向,为了国家和民族而砥砺前行。

以“生”衍“生”,传承精神,续写历史。******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成千上万的英烈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构筑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前赴后继的共产党员更需将英烈精神融于血脉、注入灵魂。在历史与当代之间,在今天与未来之间,每一个人都是手握接力棒的奋斗者。承前启后,是我们的使命;继往开来,是我们的责任。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弘扬英烈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让英烈成为心中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始终将“小我”融入“大我”,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始终奋战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