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调研报告:以自身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

更新时间:2023-02 来源:网友投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阴霾未散,世界xx复苏乏力、增长曲折,发达国家与新兴xx体之间实力对比变化显著,世界政治xx秩序和格局面临重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世界,全球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xx衰退,逆全球化加剧,令原本就不稳定的世界更加动荡;全球性问题种类繁多且复杂多变,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可以说,当今世界最大的风险,就是日益凸显的不稳定、不确定。这一趋势在xx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2021年中央要求正确认识和把握五个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其中重要内容,正是立足两个大局、深刻洞察世界动荡变革大势给出的科学判断,也是我国直面“不确定”构建发展确定性的关键一招。

一、在把握xx规律中应对不确定性

有xx学家预测,在新冠肺炎疫情、乌克兰危机等一系列风险挑战下,全球xx将进入“三高一低”格局,即高利率、高通胀、高债务和低增长。历经了蓬勃发展的全球化和总体上的xx繁荣之后,世界xx呈现出发展乏力、对抗博弈加剧、逆全球化思潮上升、风险扩散加速等态势,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

几十年来,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进程,在世界的发展中发展。当前我国xx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全球性变革和风险加剧在国内xx领域的投射。

从我国自身看,所处的发展阶段、锚定的发展目标、现实的发展趋势等都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xx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xx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虽然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xx运行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一系列新情况、新变化、新目标、新要求,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我们通过几十年高速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也具备了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有利条件,但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疫情冲击持续反复,我国在面临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亦前所未有。中央xx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的xx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也就是说,首先要确保xx发展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谋求更好发展。一个“稳”字,既凸显了发展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客观情况,又明确了下一阶段xx工作的侧重点和着力点,给出了在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中构建xx发展确定性的清晰指向。

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就必须从不确定性出发,观察xx运行的基本态势,形成对xx运行的基本看法;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忧患意识出发,评估各项政策效果,考察市场主体行为;从构建发展的确定性出发,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做强xx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唯此,才能成功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二、牢牢把握“最强基础”充分发挥“显著优势”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始终坚持正确认识xx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阶段性问题,不断调整思路和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要发挥好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时刻保持警醒:强调居安思危,见微知著,避免发生重大风险;部署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各种形式风险挑战的一系列准备;明确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抓好实体xx、金融系统等重点领域归根结底,就是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都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

做好自己的事情,首要的是确保实体xx健康可持续发展,牢牢盯住实体xx领域可能出现的风险。实体xx基础不牢,xx全局就会地动山摇。

---此处隐藏6666字,下载后查看---

从这些角度来看,我们反复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并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归根结底就是以“做好自己的事情”来抵御一切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这也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根本举措。

四、高质量制定政策高质量执行政策

一个时期以来,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xx恢复仍不稳固、不均衡,形势比预期的更加复杂,推动xx稳定运行面临的困难比预料的更多。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预期转弱对xx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如果投资者对企业和行业发展信心减弱,就会丧失投资意愿,消费者对未来一个时期的稳定收入信心减弱,就会不敢消费、增加储蓄。消费和投资都乏力,供给与需求都收缩,进而带动预期继续波动,形成整体上xx下行的势头。

面向不确定构建确定性,政策的坐标要稳,政策的发力要准。中央要求“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xx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xx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进一步强调政策作用,并对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作出具体部署,正是意在以政策之“锚”稳预期、强预期。

以政策之“锚”稳预期、强预期,关键在于高质量制定政策、高质量执行政策。在政策制定上要充分评估政策影响,加强风险意识,坚持系统观念,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作出动态调整;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必须将“不确定性”作为常态化考量的重要内容,精准研判政策出台时机与推进节奏,既要对xx领域慎重决策,也要充分考虑非xx领域政策对xx领域的影响,防止局部合理政策叠加后造成负面效应的“合成谬误”;执行政策要坚持实事求是、稳扎稳打,不能超越发展阶段、脱离实际情况想问题、看问题、解决问题,不能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尤需防范将整体任务简单一分了之的“分解谬误”,造成政策目标落空无法实现。

以政策之“锚”稳预期、强预期,当前的重点在于因应形势、精准施策,推出有利于xx稳定、有助于解决堵点的政策。具体到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xx工作,就是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xx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尤其是政策发力要打好“提前量”,及时精准预判,抓住关键节点,力争始终走在市场曲线前面。

总而言之,xx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把战略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政治和xx、现实和

历史、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素。既要考量政策的短期效果,又要研究中长期影响;既要着眼于推动单一领域发展,又要看到关联领域态势;既要瞄准单一目标发力,又要充分考虑相关举措对实现全局发展目标的影响。迈上新的征程,“娄山关”“腊子口”还有不少,各领域短期内难以解决的深层次、结构性矛盾都有随xx下行而“水落石出”的风险,但我们依然有正视困难、坚定信心的底气。我国xx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支撑xx平稳健康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条件仍然不少,依然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留有足够的政策空间和充足的政策工具储备。只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坚持系统思维,做好科学谋划,加强调研、慎重决策,就能稳定宏观xx,推动xx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化解已有风险的同时不增加新的风险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