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

更新时间:2023-07 来源:网友投稿

一、把握历史逻辑,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

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领导工作的传家宝。早期GCD人就主动运用阶级分析、矛盾分析等方法开展调查研究,认识中国国情,探索革命之路。李大钊亲自到唐山煤矿实地调研工人生活状况;陈独秀委托包惠僧等调查汉口工人的状况;毛泽东则是我们党从事社会调查特别是农村调查的开拓者、践行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复杂严峻的革命形势、艰巨繁重的革命任务,为寻找正确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在农村专门做过十几次系统调查,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等经典调研著作,为了解中国国情、制定民主革命的战略策略、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此后,毛泽东调查研究的脚步从未停歇,据资料统计,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的调查研究不下*0次。新中国成立后,他到全国各地调

研不下**次、约2**1天。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也不辞辛劳地奔赴各地深入调研,留下许多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写下了我们党调查研究的精彩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步履不停,亲赴*1个省、区、市考察调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尤其是为了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他走遍了全国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正是在一次次调研中,我们党形成了一系列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不断开辟出事业发展新局面。

历史雄辩地证明,什么时候全党在调查研究方面做得好,党就能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事业就能顺利向前推进;什么时候在调查研究方面出现偏差,就会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使之成为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粘合剂”、开展决策的“思想源”、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此处隐藏1707字,下载后查看---

三、把握实践逻辑,增强调查研究“实效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把握调查研究的实践逻辑,不断增强调查研究的“实效性”。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风险挑战,问题矛盾层出不穷,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面对日益增多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迫切需要在全党范围内大兴调查研究,把握客观规律,破解发展难题,赢得历史主动。从党员干部自身来看,正如总书记所说,“不重视调查研究、不善于调查研究的问题还是存在的”。在一些干部中,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嫌贫爱富式调研问题,扎堆调研、多头调研、重复调研问题,存在着作秀式、盆景式和蜻蜓点水式调研问题,群众反响强烈。因此,全党迫切需要通过大兴调查研究,改进调研作风,提高调研能力,切实增强调查研究的“实效性”。

“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完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迫切需要大兴调查研究,凝聚全党全国人民共识,形成党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生动局面。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正如李强总理所说:“客观地讲,绝大部分老百姓不会天天盯着看增长了多少,大家更在乎的是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就医、生态环境等身边具体事。”必须通过调查研究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制定出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政策措施,切实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落实《方案》要求,促进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弘扬我们党调查研究的“好传统”,需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攻坚克难,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识和把握,着力打通贯彻执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中的堵点淤点难点,以全党大调研促进事业大发展,不断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