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思维:写作之本、思维之根——以我的一篇讲课稿为例

更新时间:2023-07 来源:网友投稿

按照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意象思维方式亦称为象征,是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东西来说明某种抽象的观念或原则,是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

中国传统的意象思维方式可分为三类:一是符号意象思维。用某种符号来象征一些神秘的自然法则,如《易经》中的--”“。汉字是一种文化符号,也是意象思维的代表性产物,象形和会意是最基本的造字方法。二是玄想意象思维。用选择出的意象符号来象征事物本质或某种形而上的东西,如老子、庄子的,玄学中的”“自然,朱熹的太极”“天理等。三是审美意象思维。通过塑造审美意象来达到某种带有文学艺术情趣的思想境界。比如,王维的诗、苏轼的词、中国的山水画等,都是这种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更多免费素材,qq: 】

在我看来,上述关于意象思维的解释和分类,都属于狭义的范畴;广义的意象思维,则是一种以为基本要素,由意生象、以象表意的通用思维方式,是所有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思维内核,正如《周易略例·明象》中所说,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话由心生,话由意生。这个,指的是意旨、意思、意义,核心是思想和感情,情、志、理、识等表达要素均可包含其中。蕴于内,为阴;形于外,属阳,一阴一阳即可生化无穷。话说出来了,也就有了。这里所说的,泛指一切有形化的东西,每一个人,每一个物品、图案、符号、汉字,甚至每一句话、每一篇文章都是一种。无论现实中的景象、物象,还是头脑中的意象、幻象以及艺术、写作、表达中的构象、摹象、具象、抽象,都是的表现形态,前一类可称为实象,后几类则称为虚象。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肉眼是否可见,把划分为显象明象”“隐象暗象两大类。

在写作活动中,首先要想明白所写文章的意旨,正所谓未造其语,先立其意(元·周德清《作词十法》),然后再琢磨怎样把写作意旨有形化、具象化,化为明晰的观点、详实的内容、合适的体例、严密的结构以及精准、生动的文字。这样一个过程,就是由意生象、以象表意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象思维是写作之本,也是写作思维之根。一切文章皆出意象、皆为意象,是的有机统一。人们常说大自然是气象万千,那么,好文章甚至放大到写文章则可以说是意象万千【更多免费素材,qq: 】

这样去认识写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抓住本质、把握规律,做到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执本而末自从(三国·杨泉《物理论》)。那么,怎样把意象思维具体运用到一篇文章的写作之中呢?下面,我们回到本文一开始提到的《年轻干部如何健康成长》这篇讲稿上,以我对这个稿子的构思为例,加以具体说明。为便于读者朋友理解和把握运用意象思维写文章的操作要领,我们按照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习惯,先请大家看一看这个讲稿的提纲。

---此处隐藏15804字,下载后查看---

一要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

二要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

三要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

这篇讲稿的起草,可以说是运用意象思维的生动实践和典型案例。我在起草稿子的时候,围绕年轻干部如何健康成长这个主题,首先联想到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这句话,头脑中顿时浮现出一棵棵好苗子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画面,这就是由意生象,是形象思维的具体运用。紧接着,我又借鉴树木成长的规律,发散出立得稳、长得正、挺得直、墩得实、培得壮、管得好这六句话,整篇稿子就有了分论点和大框架,不仅立意立住了,而且颇有新意和理趣。接下来,顺着这个思路,也顺着其中所包含的道理,一层一层往下推,紧密联系年轻干部队伍实际,适当增加一些情况、一些事例,并用自己的话把观点和素材串接起来,整篇稿子很快就一次成形。后面这几步,就是以象表意。当然,立意既要立得巧妙,又要立得稳当,不能刻意造作、以词害意;生象也不可妄生犄角、别生枝蔓,如同画蛇添足,既要遵循写作规律,又要遵循所写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以有形寓无形,循文理言事理。只有这样,才能使高度契合、完美融合,达到相互映照、浑然一体之效。

我国古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代表作《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我这篇讲稿的写作,的确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