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已占**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是稳增长、增财税、保就业、强活力的重要支撑。民营经济好则**经济好,民营经济强则**经济强。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亟需摸清情况、认真应对。为此,根据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我局会同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和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组成联合调研组,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先后召开13次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1200余份,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查阅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研讨,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总书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省相关部署要求,始终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民营经济总体呈现逆势增长、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2022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1033.46亿元,同比增长8.83%,高于GDP增速4.53个百分点,占GDP的54.24%,占比排名连续两年保持全省前三;民营经济上缴税收、吸纳就业、企业主体户数占比,分别达到全市税收的35.71%、吸纳就业的86.5%、企业户数的90.58%,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市场主体快速扩张。截止2022年末,全市登记注册的各类民营市场主体数量已达35.23万户,同比增长26.24%,总量占全省的6.7%,仅次于**市,其中民营企业5.18万户,同比增长10.07%,分别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了2.6倍、1.8倍。从市场信心看,有77.45%的民营市场主体对疫情后市场恢复比较有信心或非常有信心;从各县区情况看,**、**区、**县、**区、**县民营经济活跃度较高,新增市场主体占全市89.98%。
(二)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市、县区均成立了促进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机构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先后出台了《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用于扶持民营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的财政奖补资金占比超过80%,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改善。2022年度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第三方评估结果,我市综合得分排全省第四;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5%,高于全省平均增速6.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
---此处隐藏6524字,下载后查看---
第四,持续用力缓解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一是着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着眼扩大金融供给,加大**投融资机构、平台及产品多元化进程,引导鼓励金融机构针对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和不同产业特点开发专属信贷产品,持续强化银企精准对接,建立完善市场化投贷联动机制,完善民营企业及其经营者信用修复机制,加大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培训和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信贷情况考核,多渠道促进和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着力破解民营企业用工难题。全面落实援企稳岗促就业政策,深入实施“天汉英才计划”,用好“人才池”,持续开展“兴业在**·乐业在家乡”招聘活动,深入实施“五个一批”就业拓岗工程,不断创新组织方式,提升人才精准服务水平;坚持不为所有但求所用,鼓励民营企业探索建立高层次技术人才工作站等柔性引才模式,大力引进职业经理人和首席财务官、质量官、技术官等专业化高级管理人才;加大对民营企业“订单式”培训和校企联合培养技能型人才扶持力度,建立特级技师、企业首席技师制度。提升实际成效。三是着力降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定期开展工商业水、电、气、网、租等收费专项检查,依法公布各类合法收费款项信息;优先保障高新技术领域或就业带动作用强的民营经济建设项目用地、用能指标。
第五,用实招下狠劲优化营商环境。一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实施营商环境突破年为契机,以民营企业需求为导向,着力打造办事更高效的政务环境、市场更满意的政策环境,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突出抓好“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最多跑一次”和对诚信企业实施“绿色通道”“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持续优化项目投资、市场准入和人才引进环境,构建“亲、清”统一政商关系;全面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支持民间资本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以外的行业和领域,着力打破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卷帘门”“旋转门”“玻璃门”,提振民营企业投资发展信心。二是再造行政审批流程。重点围绕解决互为前置、权责脱节和多头审批等问题,建立健全审批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推行并联审批方式,控制审批环节,实行标准化运作,重构“一站式办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的审批流程。三是用好引领“风向标”。健全各级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定点联系民营企业等制度,切实增强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意识,让民营企业少跑路、多办事、办成事、办好事,最大限度的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激发民营企业的发展活力;组织企业家对政府部门工作进行评议,推动领导干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第六,始终保持与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紧密联系。
一是加大事前调研。在制定涉企政策前,深入细致做好调研工作,摸清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增强政策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实操性,着力解决政策“宽而不细、普而不专”“接天线多、接地气少”“停电”“打折”等突出问题。二是完善参政机制。建立完善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重大决策、重大政策制定机制,邀请民营企业家列席政府重大会议,充分听取企业家对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意见建议,确保惠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通达性。三是加强沟通交流。建立完善政企“早餐会”、民营企业座谈会、助企纾困恳谈会制度和“1226”亲商助企工作机制,定期举办“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N”沙龙等活动,动态了解掌握民营企业所思所需所盼。
第七、切实加大组织领导与调度考核。建议将“市促进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工作领导小组”调整为“市促进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委统战部部长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根据需要调整充实成员部门和单位,统筹推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促进工作。把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县区、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建立完善民营经济统计监测、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发布相关数据,定期调度工作推进情况,定期研究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发挥监测、调度和考核指挥棒作用,坚定不移推动和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