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品牌,是一座城市的品质气质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地区独特优势的集中展现,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景德镇是一座肩负着国家使命的城市,拥有独特资源禀赋和多元城市品牌。如何做好品牌转化利用文章,推动更多城市品牌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既是景德镇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选项”,更是落实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的“必答题”。
一、如何认识城市品牌
城市品牌与城市的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区位特点、功能定位等紧密相关,是一座城市内在与外在的集中展示、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融合、文化与产业的有机统一,是一座城市的最显著特征、最关键优势、最独特魅力,在提升城市影响力、发展现实生产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一是有利于明确城市功能定位,促进差异化发展。明确的城市品牌战略,能够将资源集中在特定方向,突出特色、扬优成势,让“长板”更长,在差异化竞争中为城市赢得更好发展态势。比如,从美国华盛顿特区和纽约市两大城市的发展历程看,华盛顿特区主打政治文化品牌,重点围绕政治功能开展城市建设,白宫、国会、美国最高法院、绝大多数政府机构以及397家政治智库、176
---此处隐藏11993字,下载后查看---
人文城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建设的新型城市类型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广泛的影响力,能够产生国内国际的巨大城市品牌效应。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景德镇,要依托独特的陶瓷文化资源禀赋,加快推进新型人文城市建设,与时俱进擦亮景德镇城市品牌,进一步彰显人居价值、人本意义、人文梦想,切实增强对广大市民和各类人才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向心力。
1.全力打造以人为本的一流人居环境。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再攀高峰,常态长效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评中国人居环境
奖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全力彰显景德镇的高颜值、亲近感、文化风。加强规划引领,结合“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科学统筹老城新城、城市乡村,持续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公共设施提质增量、功能业态完善丰富、城乡融合发展等,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提升功能品质,聚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围绕人的全生命周期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坚持硬环境、软环境两手抓,系统治理影响人居环境的“城市病”,全力解决好就业岗位、托幼园位、上学座位、医疗床位、养老点位、停车车位、如厕厕位等群众急难愁盼的“七位”问题,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统筹生态安全,全面加强森林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更好应对极端天气挑战,使绿色植被与城市建筑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呵护好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常见的美丽家园。
2.全力优化以人为本的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事关城市口碑,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品牌的“倍增器”。要加快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坚持改革突围,实施市场环境改革、政务环境改革、法治环境改革、开放环境改革、人文环境改革等五大改革,全力破解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矛盾,推动服务效能整体提升。强化理念先行,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的理念,实施常态化“领导干部走流程”工作机制,组织开展“万干挂万企”活动,全面推行超时默许制、企业安静期、首违轻微免罚等创新机制,实现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品质的全方位提升。加强专项治理,实施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专项行动,扎实开展“新官不理旧账”、中介服务、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等专项治理,推动问题大整治,以实际行动稳定市场预期、换取企业信心、赢得客商口碑,全力打响“景快办、办德好、镇暖心”营商环境品牌。
3.全力优化以人为本的一流社会治理。推进新型人文城市建设离不开一流的社会治理,城市治理搞得好,社会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市民才有成色更足的获得感、更可持续的幸福感、更有保障的安全感。坚持立法先行,紧贴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借鉴“一事一法”经验,加强公共卫生、物业管理、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领域立法,通过立法在矛盾焦点上“砍一刀”,依法定分止争、解决问题。凝聚治理合力,聚焦防范化解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社会矛盾、公共安全、网络安全五大重点任务,深挖“内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力量下沉,做强街镇、夯实社区、做活治理,让基层有队伍、有资源、有能力解决好实际问题;善借“外力”,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完善群众参与、联防群防机制,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升“智治”水平,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向基层末端、群众终端延伸,让“雪亮工程”照亮盲点,让“城市大脑”联通基层,让“智慧应用”助力平安,运用大数据手段,加强对风险隐患的智能化监测预警,提升基层指挥、调度、处置能力,用“智慧安防”助推“智慧生活”,全力打造具有景德镇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