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党工委书记在全市社区治理工作会议上的汇报发言

更新时间:2023-11 来源:网友投稿

一直以来,城中村作为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地之一,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人口超载、违建、群租、违规经营等问题,成为城市基层社会有效治理的洼地。我街道位于新旧城区接合地,辖区内城中村占比大,深受基础设施老化、民生难题群众纠纷多、流动人口管理难等问题困扰。为解决城中村治理难题,街道工委利用加强居民小组建设为突破口,以“末梢视野”尾丹工作站为试点,织密治理网格、做强阵地建设、制度机制护航,小切口微改造,捋顺群众诉求解决渠道,提升基层矛盾纠纷解决能力,打通末梢治理“最后一百米”,一定程度实现了城中村的规范化治理,为解决基层治理大难题提供有益探索。下面由我作以汇报:

一、坚持政治引领,延伸党建触角

把党建触角延伸到居民小组,进一步提升党的影响力和向心力。尾丹村作为街道攀丹社区下辖的三个城中村之一,有17条巷道、210栋自建房,常住居民1159户2330人,外来人员流动较大、基础设施不健全、开放式出入口多。为此,街道工委牵头,以社区党组织升格党委为契机,按照划片就近便利管理的原则将尾丹居民小组19名党员分离出来成立尾丹村党支部,由居民小组长、网格员担任支委委员。这改变了以往城中村村民自治小组游离于党组织服务管理半径之外的困境,推动党组织体系有机嵌入城中村治理脉络,形成“社区网格—片区网格—居民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联动组织体系。同时积极培养组织能力强、群众号召力强、有威望的后备小组长、乡贤能人,让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带动基层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使得党在群众中的向心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加强阵地建设,充实基层力量

---此处隐藏1766字,下载后查看---

注重发挥居民小组党支部核心作用,积极发动尾丹村党小组组长、骨干党员的地缘和亲缘优势,带动村民自治,形成调解矛盾的合力。街道工委为每个社区配备1名法律顾问,在解答、处理基层群众涉法问题方面提供专业性意见。比如,在解决尾丹村停车难、停车乱等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时,尾丹小组工作室主动联动相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对辖区机动车保有量、现有停车位数量、潜在停车资源等进行排摸梳理。通过小组长、村内党员、挂点干部反复上门面对面、心贴心向村民宣讲政策、答疑解惑,最终因地制宜将10亩村集体预留地平整改造为停车场,变闲置地为便民点,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尾丹村停车乱象。

四、紧紧依靠群众,形成自治合力

以党建为纽带,充分汲取“枫桥经验”,发挥本地党员、乡贤在基层治理中的骨干带头作用,紧紧依靠群众,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使城中村的问题尽量“不出村”得以解决。街道工委将“末梢视野”居民小组工作室作为深入辖区收集群众诉求解决问题的最前沿,直面基层治理中的疑难梗阻,找准突破口精准发力。

聚焦背街小巷改造、流动商贩管理、垃圾转运站迁址、市政排水贯通、土地纠纷等城中村改造升级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发挥好居民小组在熟人社会的治理优势,召开民意座谈会、协商会、反馈会20场次,畅通渠道、倾听民意、调解矛盾,使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凡事有交代”,进而激发群众参与治理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责任感,汇聚“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群众的事群众参与着办”的自治合力。从小处着手、往实处发力,目前街道已在辖区全面推广尾丹居民小组治理经验,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事项清单50余项,完成打通“围挡”断头路、修复公共停车场、绿化美化净化背街小巷等民生实事10余件,解决群众最关切的“身边小事”40余件次,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治理的城中村治理新格局。

下一步,我街道工委将继续立足小切口治理模式优化升级,在城市更新项目、群租楼治理、夜市经济等事关民生的问题上持续深入下功夫,当好群众贴心人,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做,切实把治理工作做实做深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