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高校党委是中国GCD在高等学校的基层组织,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着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思政课建设状况是检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高校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突出政治性、体现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一、突出政治性,准确理解思政课“关键课程”的重要定位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社会性质的国家,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大相径庭。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高校开设思政课本质上是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
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思政课贯穿大中小学三个学段。2020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各学段思政课的目标任务,要求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彰显了思政课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关键课程”的特殊地位。在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全局中,高校党委既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执行者,又是高校内部改革发展的决策者。
---此处隐藏2040字,下载后查看---
三、增强主动性,着力推动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新时代新征程上,高校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高校党委要增强主动性,积极有为、善作善为,持续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状况,防止形式化、表面化。”推动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主要依托现有的统编教材,但也不能仅限于教材,教师还要紧跟时代要求,聚焦时代问题,把握大学生的现实关注点、思想困惑点,及时释疑解惑。新时代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是思政课最鲜活的素材,要充分发挥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教育激励作用,把这些素材融入高校思政课,拓展教学内容,增强理论说服力。
(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实现多元化教学方式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教学中,讲授法是主要的教学方法,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单方面灌输政治知识和道德观念已经难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必须作出改变和创新。首先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教学内容有形化、有声化。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微电影、微视频等资料,创建虚拟场景,可以有效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其次要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的融会贯通。教学方法单一容易导致课堂氛围沉闷。课堂教学中要创新运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专题式教学等方式,打破传统模式,引领学生进行探究与合作,启发学生深度思考。
(三)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社会是一所大学校。思政小课堂为社会大课堂提供理论支撑,社会大课堂为思政小课堂提供实践检验,两者相辅相成。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用好学校和社会两种资源,坚持全员育人、强化多方联动,形成思政课与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新格局,推动大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拓宽高校思政课建设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