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践行、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党的XX大报告强调:“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要求教育等事业单位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专业精神。研究生教育位于国民教育的最高端,其根本任务在于培养拔尖创新科技人才,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引导研究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强化学风建设,凝聚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强大动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不竭动力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性科技创新正成为大国博弈的主战场,抢占未来科技先机、开辟科技新赛道新方向的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创新的深度、广度、速度和精度日新月异。目前,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在研发人员和科技论文数量上均居全球第一,但战略科学家和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匮乏,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上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明显,面临很多类似芯片、农业种子等“卡脖子”技术难题,处于被动受困的窘局。打铁必须自身硬,关键核心技术既买不来,也不能用市场换来,只有尽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把发展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科技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因此,必须大力发挥研究生教育动力源和人才库的作用,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科技界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牢记“国之大者”,认清国际局势和肩负的历史责任,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坚持“四个面向”,为把我国建设成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而奋斗。
(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高校是青年科技人才的摇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目前,相较于其他学段,研究生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论是重视程度,还是教育形式、教育内容都较为薄弱和单一,这既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责任与使命不相匹配,也无法满足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究其原因:一是高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建制较晚,相关工作人员还没有配齐配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机制还有待健全。二是导师责任还没有压实,在导师群体中普遍认可指导研究生学术科研活动是其主要职责,但还没有形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首要责任人的共识。三是部分研究生选择读研的动机是“为了谋求理想工作”,而“追求学术成就为祖国做贡献”的较少。科学家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伟大民族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内容。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坚持“四为”方针,把服务国家作为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最高追求,引导新时代研究生厚植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像“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等23位杰出科学家那样立志科技报国,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把毕生心血都倾注到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中去。还有助于明确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言传身教,甘做提携研究生的“铺路石”和领路人。
---此处隐藏5353字,下载后查看---
(三)丰富拓展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平台载体
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研究生是网络空间最活跃的人群,要加强网络和新媒体宣传阵地平台建设。
首先,建设一批弘扬科学家精神的教育网站、AAA公众号、短视频、抖音、微博等融媒平台。贴近研究生思想、情感和生活实际,设计出喜闻乐见的栏目和内容,如开设“大家”“人民科学家”“时代楷模”“大国工匠”“中国说”“科创先锋”“科学也偶像”等专栏,全面展示科学家及优秀科研团队的事迹和精神。
其次,创新宣传方式和手段。结合不同载体的特征和研究生群体特点,将宣传科学家精神的内容和形式复合出版,增强宣传效果、扩大传播范围。
最后,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主体作用,组建高校博士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团。鼓励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创制有关宣传科学家的短视频、网文、手绘、漫画等网络文化作品的过程,参演科学家话剧和参加“科技伦理前沿谈”征文大赛等,让研究生用自己创作的健康向上的作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引领校园文化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