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省第二批主题教育正深入开展,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以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为重要抓手。“四下基层”是总书记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率先垂范、大力倡导并培育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四下基层”无一不体现为民情怀,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为民情怀,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践行群众路线,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下面,围绕中心组发言主题,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此处隐藏248字,下载后查看---
政策主张向下,凝聚人民力量。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这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总结出的科学结论,也是解决时代问题、应对百年变局的一把钥匙。总书记同志在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就提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并将其置于“四下基层”的首位,通过举办读书班、下基层宣讲、召开报告会等形式,把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意志统一起来,为宁德摆脱贫困、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充分说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实实在在落实到基层,才能取得成效。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群众宣传宣讲,了解把握基层群众的政策需求和接受特点,用接地气的形式、有温度的语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党的为民宗旨、惠民利民政策讲清楚、讲明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要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最大程度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磅礴力量,使党的政策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调查研究向下,摸清社情民意。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也是总书记同志多年来一以贯之的坚持。1988年,总书记同志一到宁德,就扎进基层开始调查研究,不到3个月时间走遍了9个县,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写成《弱鸟如何先飞——闽东九县调查随感》一文,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一系列重要理念,为闽东地区初步确立了未来的发展思路。这充分说明,搞好调查研究,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多到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以“向下”的姿态在基层中牢牢扎根,通过走访农村、企业、学校和社区等,与基层群众面对面交流,多汲取群众的智慧,学习切实可行的经验做法,将“群众呼声”转化为“政策哨声”。调查研究下基层时,还要注意深度和实效,避免形式主义,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基础;要注意方式方法,尤其是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从而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信访接待向下,倾听群众心声。为人民着想,给予群众方便,这是“信访接待下基层”诞生的最直接原因。35年前,总书记同志任宁德地委书记,看到来访的群众因交通不便而耗时费力,开始思考并推动形成这个既让群众好找,又让群众满意的规范化制度。他大力倡导建立领导下访、约访群众制度,并在霞浦县主持第一个下访接待日活动。他说,我们工作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不仅要对上面负责,而且要对群众负责,为人民做主。这充分说明,“信访接待下基层”不仅提倡良好工作作风,也是倾听人民呼声、了解人民愿望的重要渠道。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人民至上理念,将信访工作送到群众“家门口”,倾听群众的诉求并及时回应。通过近距离的信访接待,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同时,在信访接待下基层时,还要注重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多措并举畅通群众意见建议和矛盾纠纷的反映渠道,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为群众创造更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现场办公向下,解决急难愁盼。为人民服务是“四下基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群众所需是“四下基层”的首要任务。总书记同志在闽工作期间,沉下身子到基层一线,“三进下党”访贫问苦、现场办公、协调解决了下党村公路和水电建设、下屏峰村灾后重建等问题。实践充分证明,“现场办公下基层”不仅可以拉近机关与基层、领导与群众的距离,还能够在短时间内推动问题和困难快速解决,并积累解决难题的办法和经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为群众办事、为人民造福的政绩观,走出办公室下到基层去直面问题,推动解决群众重点、难点问题。了解基层群众的需求和困难,对于当场能解决的问题,要现场办公,立行立改;对于需要一定时间解决的问题,要提上议事日程,长期推进、常抓不懈;对于久拖未决的问题,要主动前往一线“把脉”,现场开展集中“会诊”,既贯彻“当即就看”,又力推“马上就办”,在解民忧、纾民困过程中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指数。
国之大者,在乎民也。“四下基层”是工作制度、工作方法,更是真挚为民情怀的体现。在主题教育中,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四下基层”的工作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发展上为了群众,努力走好新时代“四下基层”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