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配“四下基层”的“四剂良方”

更新时间:2023-12 来源:网友投稿

---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四下基层”是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所体现的价值追求,历久弥新,彰显出巨大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眼下,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中,广大D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做到对症下药,为“四下基层”配好“四剂良方”,拿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务实举措,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创造发展新业绩。

良方一:温言细语、口耳相传,让政策宣讲“一呼百应”润泽民心。满肚墨水何须道,唯有真诚近其情。宣传D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贵在真诚,要与群众真诚交流,才能融入群众,听到百姓的心里话。D员干部在下基层宣传政策时,要发扬“小蜜蜂”精神,多几次“敲门行动”,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拉家常、掏心窝,不说官话套话、刻薄话,不讲“大概、可能、再说”的搪塞语,多说客气话、顺心话;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说实话、不忽悠,讲有据、有理、有情的准确话,用真诚打破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离带”。对于群众不了解的政策难点、疑点,既要善用群众愿意听、肯听的“土语俗话”来敞开心扉沟通,让群众爱听、想听、乐意听;也要巧用乡村墙体漫画、线上小短剧等形式,让惠民政策看得懂、记得住、传得开。以既贴“心”又走“新”的方式,赋予政策宣讲“烟火气”,使政策宣讲达到入脑入心、同频共振的效果,让D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张、创新理论春风化雨、润泽人心。

良方二:下马看花、戒虚存真,让调查研究“一沉到底”满载而归。“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想要解决好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发现的各类“疑难杂症”,就必须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D员干部要脱掉“西装领带”,穿上“布裤胶靴”,多到矛盾多、意见大的地方去听真言、取真经,依靠“民间高手”掌握全面情况,收集好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胸中有方、手里有招,确保拿出来的政策举措接地气、有底气,成为攻坚克难的方法路径。同时,还要在调研中“广开言路”,多来一些“七嘴八舌”式的讨论,虚心听取农民企业家、基层干部、普通群众等各方意见建议,多问问“有没有”“好不好”“差不差”,多关注村中的路好不好走、门前的灯亮不亮、沟渠河道通不通畅,既听喜又听忧,通过调查研究知晓群众究竟盼什么、怨什么,反思自己能够做什么、帮什么,以“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为制定决策、破解难题找到“金钥匙”。

良方三:情真意切、主动出击,让信访接待“一步到位”纾困解忧。信访工作是D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信访工作过程当中,D员干部决不能把信访当作“负担”,把矛盾当作“皮球”,唯恐惹“麻烦”上身,只有以“服务到家”的热情,将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才能确保群众利益得到有效维护。一方面,D员干部要改进信访工作作风,直面矛盾主动“迎上去”,与百姓零距离接触,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将信访问题“找上门”转变为把对策建议“送上门”,要坚持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信访之事当“家事”,真正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准确把握信访矛盾风险,号准信访问题的“脉搏”、开好化解纠纷的“良方”;另一方面,要转变信访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各领域、系统、行业、部门,集成多方社会力量,变“单兵作战”为“联合出击”,化“多头跑腿”为“一站受理”,推动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化解在“村里面”、困难解决在“家门口”。

良方四:轻装上阵、身心俱到,让现场办公“一以贯之”标本兼治。深入一线干实事、现场办公抓落实,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广大D员干部必须一以贯之传承、弘扬、践行“现场办公下基层”制度,把问冷暖的“办公桌”端端放在群众家门口,以躬身姿态和谦虚态度“摆正”形象,紧扣群众所需,民生所盼,切实关注、了解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就业、社保、医疗、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真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剖“麻雀”,听一听群众最真实的需求,拿出“马上就办”的积极性和执行力,以“销号划账”的方式为群众解忧除难。不能因为问题小就“选择性处理”,也不能因为一些问题属于历史欠账就装作“看不见”,更不能因为难度大就“放一边”,要合理运用疏导教育、答疑释惑、法律援助等措施现场集中会诊、对症下药,真正把群众面临的“疑难杂症”找出来,处理好,以实干的态度和行动赢得群众的认可和理解。做到把职责带下去、思路带下去、行动带下去,实现把工作质量提上来、服务态度提上来、老百姓口碑提上来,切实打通主题教育“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