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更新时间:2024-02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离不开“两个结合”这一必由之路。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我们必须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者间“契合”与“结合”的辩证关系,深刻领悟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充分认识“‘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的重要观点,从而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形成——在高度契合与有机结合中互相成就

“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形成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过程之中,是两者互相成就所创造出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这种文化形态并非两种文明成果简单机械的线性叠加,而是两种思想精髓在彼此契合的基础上交融渗透、有机结合的伟大结晶。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文化层面的深化延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仍然是二者互相成就的过程,二者的高度契合为新的文化形态提供可能,二者的有机结合使新的文化形态成为现实。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首先,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D的二十大首次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这一概念,明确中国人民在长期生活中所形成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与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例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主张相契合,“世界大同”的天下观与“共产主义”的价值理想相契合,“民为邦本”的社会观与“人人平等”的价值追求相契合,“为政以德”的道德观与“无产阶级道德”的价值认同相契合等。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立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之上的基本方法。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主张“民者,邦之命脉”的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具有关联性,所主张“先天一炁”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具有贯通性,所主张“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的知行观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一致性,所主张“凡物相对、物极必反”的思维方法与矛盾分析法具有耦合性,所主张“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具有同脉性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有机结合的重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更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孕育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孵化出独树一帜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而在这片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东方沃土上逐步完成由道路到制度、由制度到理论、由理论到文化的不断跃迁。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飞跃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之所以能够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摒弃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原始积累的罪恶路径,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次又一次飞跃的内在缘由正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的有机结合。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爱好和平的文化自觉使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飞跃在和平发展中进行,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博大胸怀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一步推向未来、造福世界。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成就。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继承和弘扬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题中之义。一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土壤根基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另一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赋予马克思主义真正的中国特色,由此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其次,马克思主义推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必然带有其一定脱离时代的缺陷,甚至部分传统思想或与现代化建设理念格格不入。但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其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相互熔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形成与发展。建立在中华民族深刻文化自信之上的中国式现代化,集中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更加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成就的亮丽结果。

建构——以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为铸造基石

---此处隐藏2680字,下载后查看---

和平性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存在之根。现代社会的中华文明,是追求和平发展而非谋取独裁霸权的现代文明,它意味着文明的共同进步而非D同伐异。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表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始终是世界秩序维护者与世界和平建设者。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求我们坚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更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发展——在又一次思想解放中继续传承创新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第二个结合”过程中的最新产物。如果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上一次思想解放提供了历史答案,那么“第二个结合”作为又一次思想解放无疑在当下为我们从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误解和迟疑中蜕脱提供了新时代思想武器。

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我们D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认识的新发展,表明我们的历史自信达到了新高度。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与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具有一脉相承的历史性。近代以来,中国遭遇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绝境,现代化的种子萌发于中华民族的觉醒年代中。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共产D的领导下也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如今进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蓝图。文化形态的背后是百年来中国共产D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和实践艰苦奋斗史。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与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具有面向未来的开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将继续与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相辅相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也将继续在以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的中国特色中不断面向未来而完善,最终在D的领导下以更高的历史自信促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推进和拓展。

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我们D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自觉推进文化创新的新发展,表明我们的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发展根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已经同中华民族的绵延基因融为一体,植根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萌发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沃土,时刻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其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共产D领导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发展中形成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以“第二个结合”为形成根本,在又一次思想解放中大放光彩,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在新时代的融会贯通,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高度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