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在中共中央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新质生产力”是以同志为核心的D中央在新时代背景下,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脉搏,把握世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趋势作出的决策部署,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国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找准并实施好关键抓手。
科技创新催生生产力变革
生产力迭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内生引擎,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变革的关键变量。人类社会历次科技和产业革命表明,科技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是一条普遍规律,科技创新能够促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和新的组织模式产生,带来生产工具变革、效率变革和产业变革,是提升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基石。当今世界正处于重要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之中,世界上很多国家尤其是经济大国、经济强国都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争夺科技创新领域的竞争制高点。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时期以及科技创新发展加速阶段,既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强大的经济竞争力,又具备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发展,能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大力夯实科技创新的人才根基。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人才的要求,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方式和标准,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对基础研究人才的支持力度,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聚集大批一流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制定实施专项行动计划,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调集领军人才,组建攻坚团队,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人才。
大力推进基础研究突破和核心技术攻关。我国在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科技实力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李强总理在世界经济论坛2024年年会开幕式上的特别致辞中指出:中国的人才资源总量、科技人力资源、研发人员总量均居全球首位;中国的全社会研发投入、高技术产业投资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加快应用,智能终端、机器人、远程医疗等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的科技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一些基础研究不扎实、一些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缺乏自主能力、一些重要领域仍然存在“卡脖子”技术难题。我国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务必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进一步提升自主研发实力和科技创新实力,进而形成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优势。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意味着科学技术的极大进步,更体现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关键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和产业体系现代化。从大数据、云计算,到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带来新产业,进而形成新的生产力。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市场具有基础性科技创新的试错意义,偏重于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在从“1”到“N”的科技创新过程中,市场规模和需求层次决定了科技产业化的水平。而我国的市场规模之大、需求发展之快,为科技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在利用科技创新成果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成果培育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优势,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产业、新赛道、新领域实现超越。
---此处隐藏3456字,下载后查看---
形成创新发展的市场关系体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首先需要相应的市场经济关系,只有构建起适应当前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和需要的市场关系体系,才能根本性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活力和广阔空间。形成创新发展的市场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是形成创新型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机制。在过去较长时间内的传统经济下,土地、劳动、资本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要素,而发展到当前阶段的经济形态,知识、管理、技术、数据、创新、创意等成为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高层级经济形态的重要生产要素,也成为新型经济形态高端竞争和核心竞争的关键领域。为此,需要围绕知识、管理、技术、数据、创新、创意等新型的生产要素构建和完善充分流动、高效配置的市场经济机制体系,依靠“看不见的手”巧妙调节,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并有效规避多种可能出现的弊端。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而这正是推动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经济环境。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既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具有更加广阔的配置范围,也要求更有效率的配置深度,这就必须要有相应的高质量、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体系,消除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壁垒、堵点、卡点,实现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和领域顺畅流动。我国目前具有超大规模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优势,经济体量巨大、人口规模巨大、经济腹地巨大、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备、需求发展快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条件,打通地域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的壁垒和堵点,形成生产要素和商品都能高度自由流通的市场经济机制,就为新质生产力的大发展提供了广袤而肥沃的土壤。
形成创新竞合的技术开发体系。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还需要发展优良的技术开发体系,以便更好地实现核心技术、重大技术以及关键基础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我国的科技研发和科技产业发展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在一些方面、一些环节、一些地方也存在着恶性竞争、无序竞争、重复建设、无效投资等现象,既造成创新资源的浪费,又严重制约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那么,我们就需要在科技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建设规划等方面克服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彼此争夺、恶性竞争的不利局面,推进形成发挥自身优势、良性竞争、积极合作、协同创新的发展局面,最大限度地实现创新资源整合优势、协同创新团体优势、技术攻关体系优势。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国际方面的合作,吸引和集聚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整合全球科技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深度参与全球的技术开发和应用。
在构建和培育创新竞合的技术开发体系中,必须充分发挥企业这一重要主体的重大作用,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联合体,形成企业层面的创新合作。企业创新以及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能够精准对接市场需求,聚焦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链条。加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研发、市场、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吸引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参与,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构建协同创新的生态系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能够有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双向促进。形成创新导向的科技机制体系。新质生产力显然是更高水平的生产力,其发展规律和技术创新模式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既有的生产方式、组织模式、管理制度、治理方法不再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就需要根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和特性推进相应的变革。其中,在组织机制保障方面,有赖于政府的制度供给和治理创新,促进和优化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和布局,创造和提供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场景,推动和保障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与推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制度环境和组织保障。
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是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面对推动科技创新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只有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才能强化体系化协同攻关能力,在短期内迅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组织效率,为未来科创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夯实基础。2022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为加强“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研究、部署战略性储备性技术研发项目、建设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基础平台、力争我国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由“跟跑”到“并跑”乃至“领跑”的转变,打下制度基础。要继续健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瞄准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重点研发具有先发优势的关键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基础前沿技术,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科技创新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