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如何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有力抓手

更新时间:2024-06 来源:网友投稿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余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成为推动工业增长的主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向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后来者居上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屡创世界之最的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成功逆袭的盾构机、破除“海上禁区”魔咒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突破技术封锁的三代核电机组等一大批标志性装备取得突破,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高端装备如何成为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力抓手?

D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我国大国重器为什么能达到现在这么高的水平,进入国际一流方阵,有的甚至超过国外同类集成技术的重大装备。因为我们用40多年的时间追赶了西方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科技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跃上了新台阶。

中国盾构机进入国际一流方阵

中国的基建任务量大,要求也很高,随着铁路、公路、地铁、海底隧道等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盾构机需求很大。盾构机是一个涵盖了机械、液压、电气、力学等数十个学科交叉复杂的大型装备,有3万多个精密的零部件,每一个单体控制就有2000多个控制点。我国地形非常复杂,幅员辽阔,所以盾构机在使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世界上最难的。盾构机的刀盘非常重要,如果断裂它就失效了,所以我们必须保证整个刀盘的强度和韧性,它的寿命绝对要保障。原来我们用的盾构机完全是靠进口,从德国买一个盾构机,刀盘一断,拿回去一换,5000万元修一次,而且影响工程进度。

2008年我们制造了“中铁一号”,完全是自主设计,打破了洋盾构机一统天下的格局。后来我们研发了“京华号”——最大的盾构机,开挖直径16.07米,机器长150米,重4300吨,是个巨无霸。我们攻克了常压换刀、泥水量远距离高效大功率输送难题,同时把凿好的隧道进行封顶,全部工作同时完成。川藏铁路是迄今为止建造难度最大的铁路,全长1800多公里、340座大桥、180多座隧道,桥隧占比为84%,而且岩石非常坚硬,一般的盾构机根本无法掘进。但是我们中国铁建研发的硬岩隧道盾构机就解决了这些难题。目前我国盾构机出口了24个国家,特别最近3年,硬岩掘进的隧道盾构机出口超过了103台,金额大概235亿元,进入了盾构机研发制造的国际一流方阵。

---此处隐藏3110字,下载后查看---

北斗系统完全取代GPS没问题,为我们安全、可靠、精准定位和定时提供了非常强大的支撑。现在我们南海领域全部换装北斗系统的航标,我们的卫星可以覆盖全球。但是,我们的基站没有美国的便利,美国在别的国家可以大量安装基站,我们出了中国就很难。为了解决这个限制,需要把卫星连接起来,卫星的互联通过互相计算、互相定位,能看到全世界每个角落,通过与国内的基站进行信号比对和修正,通过云平台运控系统,从而达到非常快的速度多轨道组网运行。

新质生产力提供新需求新机遇一个个举世瞩目的国之重器背后,是制造业加速智能化转型的革新力量。在席卷全球的人工智能浪潮下,国之重器有了“智慧大脑”,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未来我们该如何布局,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未来国力比拼靠算力。算力就是国力体现,建立在算力基础上的新一代的人工智能、连续大数据是未来决定胜负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重视算力底座的构筑,例如建立超算中心、大数据中心、数据库等。在材料领域,材料基因组计划利用大数据加高通量计算、高通量制备和表征测试,通过算力把新材料的研发成本降低一半,研发周期缩短一半。特别是未来量子计算、量子检测发展起来以后,我们还有一定基础。我国在数学学习方面人才济济,我们不怕艰苦,也甘于寂寞,要集中力量为算力底座打下基础。

光刻机是芯片发展的拦路虎。芯片战争实际上是算力之争。高端芯片是中国的一个短板,我们在先进制程受制于人,但是我们做到了7纳米的设计、14纳米的制程、12英寸大硅片的生产。光刻机的供应链高度依赖国际分工,3万多个分件,超过10万个零部件,13个系统,全球5000多个企业为它服务。高端光刻机把全球最好的技术、最精密的技术和装备部件耦合在一起。国产光刻机要守住底线,奋起直追。

大国重器体现了中国的制造实力、硬实力,新一代材料要引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面向未来产业的量子技术、自旋电子、低维材料、超导材料、超宽禁带半导体等等,我们要提前布局。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标志着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时代已经来临。新质生产力将加快高新技术的转化速度,未来产业会尽快落地和发展。让我们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己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