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刻认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意义
(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重要支撑。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低迷,我国尽管全国经济大局总体回升,但一方面受国际经济大势影响,另一方面仍然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因此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例如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等。为了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调整演进,科技自主创新是关键引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各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既有助于补齐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短板、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也有利于为市场带来活水,带动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是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的重要支撑。
(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两方面都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关键环节。一方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稳固国内循环基本盘的关键环节。当前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已难以持续,必须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突破产业技术瓶颈,打通堵点、补齐短板,保障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全面自主与安全可控,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科技支撑,稳固国内循环基本盘。另一方面,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也是确保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关键环节。只有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有雄厚的竞争力,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劲吸引力,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全球竞争与合作中,掌握更大主动权。
---此处隐藏3041字,下载后查看---
(一)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长远发展,聚焦重大创新领域,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和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完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体系,建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履职尽责、优势互补的协作机制。注重发挥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国家科研机构建制化组织作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和科技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更大范围参与国家重大科研攻关任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科技基础。
(二)实施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影响制约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重大科技问题,从根本上保障我国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形成以场景带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的新模式,加快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向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加快启动实施“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形成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战略布局。
(三)提升区域创新辐射带动能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紧紧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点带面,推动更多地方加快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发挥三大国家科创中心引领作用,汇聚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促进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创业生态。完善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产业对接和资源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和区域协同。
(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扎实推动科技评价、奖励和激励改革举措落地。坚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培养造就一支心系国家、服务人民、勇攀高峰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在全社会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
(五)构建高水平科技开放合作体系,汇聚全球创新发展资源。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以持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夯实国际合作基础。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不断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把我国科技实力转化为全球创新治理的影响力,提升在全球创新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构建全球领先的新技术、新产业标准体系,推动更多的中国产业技术标准成为全球通用标准。加快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