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乡村产业振兴现场推进会上的汇报发言

更新时间:2024-08 来源:网友投稿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客观要求,必须深入贯彻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发展要求,助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比翼双飞。近年来,**镇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目标,突出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将传统农业、乡村元素、文化资源等有机融合,以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为核心,有机协调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之间的联通,激活和丰富乡村产业新业态,打造以农业为龙头、三产有机融合的重点中心镇。

一、做优乡村产业集群,多链条构建新生产格局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旺则乡村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镇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和“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抓手,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以支柱型特色产业为引领,做优平台载体,发挥产业合力,培育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全产业链条。

深耕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总书记指出,要践行大食物观,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坚持把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稳面积、稳政策、提单产,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推动高效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高端发展。**镇围绕新港大道设施农业、产业大道高效农业和沂河淌畜禽养殖三大产业带建设,充分挖掘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持续加强“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建设,全镇粮食总种植面积长期保持在6万亩以上,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万亩左右,生猪出栏12万头以上,肉鸡出栏1500万羽,全镇绿优农产品比重、农机化率、高标准农田比重、人居环境、乡风文明等乡村振兴核心指标稳居全县前列。

---此处隐藏4294字,下载后查看---

**镇坚持融合发展,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编制完成《**镇总体发展规划2015—2030》《**镇镇区控制性详规》《**镇2018—2035年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实施中长期计划》,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城乡融合促进共生。发挥好县东北片区重点中心镇“亦城亦乡”的中间形态作用,科学把握**镇功能定位,适时提出人口向镇区集中、自然村庄向改善集中居住点转移的思路,以集中安置和功能性配套为主、兼顾商品房开发,引导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有序引导农村人口在城乡之间优化配置。实施“同一乡镇范围内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试点”项目,建设长安家园改善集中居住区、茂华新村改善集中居住区,参照城市居住小区的建设标准和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和统一建设,在居住区配备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确保农民“居住在农村,享受现代文明”。

文旅融合促进共荣。**镇为千年古镇,有众多的文化古迹和乡土文化遗产,是**精品旅游线路的重要打卡地。借着**文旅融合发展工作布局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东风,**镇秉持“推动发展要素与现代产业结合,资源禀赋与现代市场衔接”的发展理念,整合镇域内红色革命基地、古色历史遗迹、绿色美丽乡村等旅游资源,三庄村打造了葡萄采摘体验区、李二圩村发展了红色旅游,**村打造了佛文化旅游等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打造“龙王庙—小海村—东庵—李二圩红色战斗纪念馆—加美葡萄采摘园—新沂河风光带”为“**一日游”的精品旅游线路,积极构建“慢休闲、微度假、综田园”的文旅发展综合体,乡村文旅、农旅融合活力显现。

机制融合促进共治。坚持党建引领、群雁带领,结合推进村书记专业化管理,严格落实鼓励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若干措施,开展优秀村书记干事创业先进典型遴选,兑现奖励和补贴,持续激发村书记队伍干事创业活力。持续推广“一委三会”地方标准,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构牌子和证明事项。修订完善村务公开目录,深入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红绿榜”等经验,推动村规民约深入人心、有效落实,引导农村社区治理创新实践。健全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工作机制,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乡贤协会,完善“四议两公开”、民议民决民评流程,实现了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推动全镇呈现出一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精美画卷。

汇报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