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梁晓声在绍兴学院讲课时,用了3个星期6堂课的时间讲解文化。其中,他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梁与两个老作家一同坐着外交部的车去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飘着雨,前边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断地从后窗看着梁的车。车轮滚起的尘土扑向梁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梁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突然停下来了,下来一位先生,对梁的司机嘀咕了几句,然后又回到车上,把车靠在路边,让他们先过。梁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他说,“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边,这不公平!”
这位先生还说,“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梁晓声说,就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于是便有他后来笔下的名句,什么是文化,就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什么是“自觉”。新华字典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自己感觉到。出自《孔子家语·致思》:吾有三失,晚不自觉。唐杜甫《复愁》诗之十一:“每恨陶彭泽,无钱对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长治女子》:自觉奔波殆极,就榻憩坐;另一种是,自己有所认识而觉悟。郭沫若《《新儿女英雄传》序》:”只要你有自觉,求进步,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哲学词典对”自觉“解释是:人作为主体对自我本身的存在方式的感性认知及由此延展出的对自我本身以外的客观世界的理性认识。通俗解读,就是能在理性认识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包括认识和发展自身,认识和改造世界。著名的”我是谁“的哲学问题,讲的就是人的”自觉“意识。
对于一个社会人来讲,关于自觉的内涵和外延很多,比如文化自觉、社会自觉、道德自觉、法治自觉,等等。那么,对于我们新时代党员来讲,自觉是什么。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深刻指出,要提高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抓落实。我理解,总书记这“三个自觉”,就是为我们如何践行自觉立起总纲、发出号令,思考之时,脑海中浮现3幅画像。
---此处隐藏3280字,下载后查看---
三要纠治肆意而为的集权式管理模式。以往传统的“命令压制式”管理,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思想和现状。要充分考虑年轻党员群众的个性差异,允许充分发挥个性潜能,发展自身的爱好特长。要把部属作为具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不同需要和不同兴趣爱好的个体看待,强化对人格的尊重,满足个体的心理需求,减少和克服由于曲解管理者的意图而引起的消极心理,真正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的提档升级。
四要纠治缺少温度的机械式管理模式。从管理实践看,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理念与时代拧着劲,与当前人民群众的合理需要不合拍,对于缺少温度的机械式管理,应多行关爱之举。管好人的根本是要尊重人、相信人、关心人、培育人,注重解决好实际问题,真心实意真情感召,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温度,有实力的党员干部队伍。
五要纠治脱离实际的滞后式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与时代发展不够同步,头脑中陈旧思想框框、工作路径依赖、习惯做法羁绊还一定程度存在。针对当前工作压力大,社会风气紧造成的个别人员成长焦虑、身患疾病、进步受挫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案,注重思想开导和心理疏导,引导大家学会自我调适、提高抗压能力。
六要纠治封闭消极的保守式管理模式。实际工作中,有人认为“多做生过、不做不错、少做无祸”。有的以“向上对表”为借口,把领导没讲的、文件没有的,视若“雷池禁区”。克服消极保安全的思想病,重点要解决政绩观、责任观、价值观偏颇歪曲的现实问题,从而真正把发展和民生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标准。
七要纠治老旧死板的说教灌输式管理模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实现由“人治”到“自治”和“自我实现”的转变。对广大党员群众的成长教育,既要靠灌输教育,更要结合管理对象善于突发奇想、勇于创新等特点,更加强调“参与式”自我管理。既要加强启发引导,培养在各项活动中主动参与意识,激发自我内在动力,增强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