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D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的中央局工作,深刻阐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性、战略性、指导性,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当前,**财政运行逐渐步入攻坚克难期、转型升级期、提质增效期,要聚焦贯彻落实D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一重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聚焦“巩固增效”年度工作主题,勇当高质量发展“生力军”,坚决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财政担当。
培植财源、壮大财力,切实担起财政收入企稳回升之责。加力实施财源建设工程,继续巩固石化、新医药、新材料产业领先优势,推动海洋产业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将招商引资质效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转变为财政收入,巩固基础税源,壮大优质税源,不断培育新增税源,形成根深叶茂、水多鱼多的良性发展态势。坚持实事求是基本原则,尊重经济规律,注重以质取胜,坚决村绝虚增收入的行为。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稳步提升经济发展“含金量”和财政收入“含税量”,切实巩固收入质量成果。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理念,加强收入形势研判,加强关键领域、重点行业、重要市场主体的监测分析,与自然资源、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加强联动全力以赴稳增长、促增收,厚植建设“强富美高”新港城的财力基础。
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扎实谋划统筹资源集中财力之策。坚持上下联动、衔接有序,不断挖掘现有资产价值,在“全口径、全领域、全覆盖”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通过高效利用、有序处置、有偿使用、积极融资等多渠道、多方式盘活处置国有资产,提高资产价值转化率,做到“显性化、最大化、规范化”转化资产价值。强化“三本预算”统筹衔接,健全上级资金与本级资金、财政拨款收入和非财政拨款收入、不同年度间财政资金的统筹机制。推进单位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各单位实有资金账户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管理,确保收支“进笼子、见底数”。把牢预算关口,严控一般性支出,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做好项目支出、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的统筹取舍,防止重复投资造成铺张浪费。加强对重大政府投资项目投资评审,督促项目单位落实限额设计要求,从严控制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将过紧日子的要求不打折扣落到实处。统筹各种资源,优化预算支出结构,坚决削减低效无效支出,切实增强落实重要部署、推进重点工作的财力保障。
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之力。保持财政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创新政策实施工具,加强政策协同配合,综合运用减税降费、政府投资基金、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手段,加强财政政策供给,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上积极进取、多作贡献。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强化重大产业创新平台配套支持和科技型孵化器主体培育,推动太湖实验室**中心、中科院高效低碳燃气轮机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建设,支持打造花果山科创走廊和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持续升级“花果山英才”政策。落实海洋产业发展财政支持政策,配合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加强贷款贴息、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首批次新材料应用保险补偿等政策,支持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持续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和重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统筹
---此处隐藏1513字,下载后查看---
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和建设城乡高效配送体系,着力提升消费市场“热力”。用足用好展会开拓市场和外经贸提质增效资金,支持稳定外资外贸。全面落实增发国债资金管理办法,发挥新增专项债券投资带动效应。用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上级政策和补助资金,加快**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支持“一带一路”标杆示范重点项目建设,配合完善港航运输网络优化,促进提升国际班列运行水平,持续推动高效对外开放通道建设。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财力解决民生之忧。立足“基本民生”和“基础标准”,更加突出保基本、促均衡、可持续,在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加强管理上持续跟进发力,切实加强对就业、教育、养老、社保等方面民生兜底保障。继续加大教育投入,确保将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落实到位。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助力提高普惠性学前教育质量,支持改善普通高中基本办学条件,完善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持续推进市属高校内涵建设。统筹运用税费减免、社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就业创业,支持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合理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支持创建国家和省区域医疗中心,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办法调整及发放工作,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支持建设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扎实做好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工作,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政策体系建设。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财政支持政策,支持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知微见著、坚守底线,始终绷紧风险防控之弦。一以贯之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扎实推进财政可持续发展,始终坚守底线思维,以财政安全筑牢全市全域安全防线。将“三保”摆在最优先位置,编足编实编细“三保”预算,加强“三保”预算审核,确保不留缺口。对“三保”存在重大风险的地区,及时加强财政支出和库款保障监管,对通过自身努力无法及时妥善处置风险的,市级要在第一时间实施帮扶,促进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同时,强化责任意识,全面加强地方债务风险防控。支持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升国有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把财政可持续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强债务源头管控,坚决遏制审定清单外的项目上马,切实规范政府投融资行为。要注重跨周期平衡,科学统筹安排支出,既妥善应对当务之急,又长远考虑未来之需。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密切关注房地产等领域重大风险,及早搭建“防火墙”,避免其他领域风险向财政蔓延沉淀。
深化改革、练好内功,持续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从更宽视野、更长周期、更广领域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推进法治财政标准化管理在基层扎根。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地方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要求,推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功能拓展至更多模块,促进预算管理、资产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报告“一张网”协同,构建财政行政决策系统、业务生产系统和财政大数据系统高效闭环,充分争取和挖掘财政数据资源,实现各级财政系统信息贯通、部门间政务信息互联共享共用,强化大数据应用支撑。在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等领域预先谋划、提前布局,做好相关准备。积极推进分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逐步构建起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市与区财政关系。开展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和重点项目“双监控”试点,积极探索将绩效与预算深度融合的资金管理模式,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以绩效促管理,向绩效要财力,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聚焦财经领域突出问题,积极参与财会监督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动健全财政部门主责监督、有关部门依责监督、各单位内部监督、相关中介机构执业监督、行业协会自律监督的财会监督体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财会监督工作格局,不断提升财会监督效能。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