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情况报告

更新时间:2024-10 来源:网友投稿

一、建立脱贫质量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为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户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有针对性地加大帮扶力度,确保了群众不返贫。

---此处隐藏93字,下载后查看---

重点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指标要求,结合已脱贫群众发展产业、就业和家庭收支等方面情况,科学设置量化指标,定期开展评估监测。把脱贫后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持续上升的作为绿色户,说明不存在返贫风险;对脱贫后家庭收入一直处于徘徊状态,在一两年内都没有明显提升的作为黄色户,高度警觉并密切做好跟踪观察;对于脱贫后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出现下滑的,列入红色户,说明脱贫的质量出现了问题,存在返贫现象,予以重点关注。对列为黄色户、红色户的,深入分析原因,弄清楚为什么会出现收入上不去甚至下滑的情况,是不是因为家庭成员生病开支加大,或者家庭遭受变故主要劳动力丧失导致收入减少,或者生产经营出现问题造成损失甚至亏本,等等。在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后,坚持问题导向,一户一户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比如因家庭成员得了重病引起返贫的,在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低保补助享受人数或提高低保补助标准等措施,叠加补足政策,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对在发展种养产业过程中因技术不过关、市场销售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收入减少甚至亏本造成返贫的,组织农技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并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小额贴息贷款和销售市场对接服务,帮助群众坚定发展信心,重新恢复生产。目前,我县已完成第一次返贫预警级别评定工作,并对xx户黄色预警户全部落实了个性化的帮扶措施。

2.实施产业政策精准再对接,引导脱贫群众参与到本地优势高效产业发展中来,让产业成为群众既脱得了贫又能实现可持续的最有力支撑。

发展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和重要支撑,引导脱贫群众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和关键所在。经过乡村振兴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不管是在脱贫的过程中还是脱贫后的成效巩固,培育和发展产业都是重中之重的工作,没有产业,群众脱不了贫,更谈不上脱贫质量的可持续。近年来,xx县把白莲、食用菌两项具有地方优势的高效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建设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并引进上市公司作为经营主体,充分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园在新品种研发、新产品培育、新技术培训等方面的的示范、推广、辐射和带动作用,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和设施农业发展。我们创新了“一镇一工厂”+“一户一车间”的产业发展新模式,“一镇一工厂”由企业投资建设,主要是为食用菌种植户提供社会化服务,实现食用菌菌包的工厂化、规模化生产,这样做既可以保证菌包的质量,又能比以前农户自主生产时降低生产成本;“一户一车间”采取企业或村委会出资建设租赁给群众使用和群众自行出资建设使用两种模式,对于群众自行建设没有资金的,群众可向银行贷款,由企业负责担保;组织生产则采取“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的“六统一”模式进行,实行订单生产和协议价收购。“一镇一工厂”+“一户一车间”的产业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吸引了脱贫群众参与到本地优势高效产业发展中来,有力地推动了我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3.在农村持续深入开展道德教育和感恩教育,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群众感党恩、跟党走。

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工作力度的持续加大,上级出台的针对脱贫群众的扶持政策也越来越多,惠民的力度也越来越大。但是这些政策的落实,也在基层暴露出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少数村民游手好闲,钻扶贫政策的空子,为争取国家对低保户、脱贫户的扶助,人为地把原来在自家户籍上的老人独立分户出去,造成老人的人为“脱贫”,而且引发村民效仿。虽然这种做法遭到各方指责,但却不违背政策,像这种争当脱贫户和“红眼羡贫”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破解这些难题,让基层干部确实感到很难办。2024年2月xx县xx村率先在本村开展道德“红黑榜”活动,通过“红榜”正向激励、“黑榜”反向约束,实现正确引导,扭转不良倾向,为破解这一难题进行了有益探索。村民道德“红黑榜”的推出,就像一面面“会说话的墙”,在村民中有非常好的示范作用。道德“红黑榜”是xx村村民们的首创。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县委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基层开展乡村治理的一项创新举措,我们高度重视,及时总结,加强指导,不断完善,形成经验并于xx年xx月开始推广。活动开展以来,全县xx个乡镇共发布道德“红黑榜”xx起,另外xx起黑榜户在公示后认识到错误并改正登上了进步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