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市党员教育经验交流座谈会上的发言

更新时间:2024-10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区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三管齐下推进区委党校与市委党校一体化办学,高标准建设乡村振兴工匠学院等一批行业培训学院,串联党性教育实践基地、技能培训基地、教育实践基地,构建起“学院+基地”的专业化培训平台,常态化开展党员教育实体培训。

---此处隐藏148字,下载后查看---

统筹资源,建设专业化培训学院。坚持力量统筹,整合党校、农业农村、国有资产等方面资源联合办学,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一是一体办学。将区委党校主动融入市委党校“一体化办学”,实现市、区党校场地共享、师资共享、统一调配,有效提升办学质量。全年赴市委党校举办各类党员普遍培训班5期以上,党员干部培训班15期以上,培训2000余人。二是分类建校。整合项目资金1200余万元在董允坝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乡村振兴工匠学院,容纳220人教学、食宿,形成吃、住、学“三位一体”的封闭式教学环境,每年培训农村党员600余人、农村实用人才2000余人。整合京东川南数字研究院、**区社工人才孵化学院等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类学习培训,提升行业领域专业技能。三是订单培训。严格党员教育联系会议制度,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抓总,整合全区各类培训,向党校、乡村振兴工匠学院,以及行业领域培训学院订单式输出培训任务,每年开展普遍培训、兜底培训30余期,覆盖党员7500余人。

聚点成线,打造集群化培训基地。在办学上,利用显著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最大限度将周边资源串联成线。整合党校、高校等教学资源,形成“教学+实践”办学体系。一是突出专业化。联合市、区党校和对外教学资源,综合性开发主题突出、有地方特色、适合推广应用的乡村振兴主题课程15节,每月听取一次学员意见、每半年举行一次课题研讨会、每年开展一次教学评估,建立专业化课程体系。二是突出品牌化。在董允坝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建设观摩学习基地,建成巨型水稻、有机蔬菜、特种水产等具有现代农业品牌的现场教学点8个,以园促教。提档升级酒业园区、醉美江湾、凤龙新村等城乡统筹、农旅结合、集体经济乡村振兴品牌示范点,形成观摩学习带,可接待100人以上现场教学。三是突出特色化。开设党性体验课,串联张映鑫烈士陵园—护国战争纪念馆—朱德纪念馆—泸顺起义纪念馆—茜草三线精神党性教育基地,开发体验性特色课程12门,每年接待区内外党组织现场学习800余次。

共享师资,推出特色化培训课程。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建立“学院+党校+高校+科研院所”专业师资共建共享培训机制。一是遴选师资。充分挖掘人才资源,从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及优秀党校教师、实用技术人才等人员中遴选省市区3个类别师资,入库38人,覆盖各级党员干部,辐射不同教学方向。二是对外联系。与各级党校、四川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建立定向合作关系,初步建立起50人的教学师资库,根据授课需求“点菜下单”,让党校教授、高校讲师、专家学者赴学院常态教学。三是合作共建。聘请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科研团队“唐丽专家工作站”15名人才为学院师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从市、区两级农业农村、社会工作部门遴选10名农技专家、社工人才建立师资库,针对性组织教学。

学用结合,探索定向化培养模式。聚焦村后备力量、致富能手、优秀农民工、退役军人等8类党员带头人群体、农村适用性人才开展定向培训,打通学用渠道,让学员学有所用。一是开展学历教育。实施学历提升工程,推荐优秀学员赴**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参加村(社区)双带头人定向培养计划,在规定学习年限内完成规定教学计划,达到毕业要求后,颁发成人学历毕业证书,共推荐80名村(社区)党组织后备力量参加学历教育。二是进行递进培训。分批次选派优秀学员参加中央和省市调训,每年推荐学员100余名。遴选一批有一定文化程度、有继续教育意愿的优秀学员,赴**开放大学、行业部门技能培训机构,参加实用技能培训,每年输出学员1000余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三是实行跟踪培养。实施优秀学员“鹊桥计划”,推荐政治素质过硬、发展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学员,充实到村(社区)后备力量队伍跟踪培养。截至目前,全区后备力量队伍达300余人。推荐有实用技能、产业发展意愿的学员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每年学用转换500余人。结合创业就业政策,对自主创业的学员,进行政策扶持和业务指导。

以上发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