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先进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2024-11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围绕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玻璃产业集群,坚持以“绿色技改”为抓手,对标对表行业标杆,推动玻璃原片错位发展、深加工产品高端发展和玻璃行业集群化发展,全行业整体实现“减排降耗、质效提升”,玻璃环保设施、技术装备水平、排放标准均位于全国前列。

(一)原片生产基础雄厚。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浮法玻璃生产线311条,产能20.68万吨、约合12.41亿重量箱,全国平板玻璃产量9.7亿重量箱;在产生产线257条,在产产能17.2万吨、约合10.35亿重量箱。其中,我市浮法玻璃生产企业10家,产线32条,产能1.34亿重量箱(全国第2),占全国浮法玻璃产能的11%,2023年产量7916万重量箱,占全国的8.17%。另外还在天津、内蒙古等9省市布局建设有27条浮法线、10条压延线,总产能1.27亿重量箱(浮法1.185亿重量箱,压延850万重量箱),实际控制浮法玻璃产能2.53亿重量箱,约占全国的21%。

(二)深加工产品门类齐全。共有玻璃深加工企业120家,本地深加工率约40%,覆盖玻璃钢化、夹层、中空、镀膜等,可加工生产1000余种产品,产品广泛应用在门窗、家电、家具、装饰等领域。其中,制镜规模最大,共有企业12家,年加工量1800万重量箱;玻璃锅盖年产量4600万个,约占全国市场的80%;玻璃移门、淋浴房等在全国占有一定位置。

(三)玻璃产品贸易规模较大。共有玻璃销售企业245家,年交易量11000万重量箱,产品贸易额290亿元。是全国玻璃现货、期货、大宗商品三大市场定价中心。期货交易已被玻璃原片企业和贸易企业引入,市场交易活跃。

---此处隐藏1095字,下载后查看---

三、转型的发展路径

当前正是玻璃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窗口期和发展关键期,必须解放思想、系统部署,锚定目标不放松,细化举措加油干,更好统筹玻璃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用新质生产力赋能玻璃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一是加快玻璃技术研究院的市场化改革,加强与先进玻璃研究机构在工艺、检测、节能、新材料等方面的合作,推进本地玻璃企业参与研究院事业单位改制,激发研究院创新活力。二是制定激励创新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普遍建立研发机构,推进企业专注细分行业、高端领域差异化发展,支持企业加强现场管理,持续提升产品品质。三是支持企业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试点应用,发展超薄、超厚、超白、高铝、高硼硅等高端玻璃,探索在钢化、镀膜、丝印等领域建设数字化共享工厂,促进企业间创新能力共享。

(二)坚持产业协同发展。一是参照省外做法,支持有实力的玻璃原片生产企业或其牵头组建的企业积极参与石英砂采矿权竞拍,扶植壮大优势企业,推动行业内的整合重组和差异化发展。二是重点布局超薄、超厚、超白等高端原片玻璃和节能玻璃、汽车玻璃、电子显示玻璃等精深加工玻璃,引育并重补齐玻璃深加工短板。三是推动玻璃原片优势企业集团化发展,鼓励其向下游延伸,支持其建设研发、销售、工程、物流等总部职能中心。

(三)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一是开展系统节能减排,督导企业制定煤制气、天然气、石英砂供应标准,为玻璃原片企业提供高品质的清洁燃气和生产原料,加强监督检查,保障供应质量,防止劣质原燃料增加原片生产污染排放,稳定玻璃原片产品品质。二是开展原片生产能耗对标和环保绩效创A,以能耗、排放先进标准双达标,推进生产全过程减污降碳,逐步提升清洁能源运输比例,有序推进玻璃企业环保绩效创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