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全灾种、大应急”的目标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全县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一)应急管理机制逐步理顺。机构改革后,我县结合自然灾害频发多发等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充实X县应急委员会、防灾减灾委员会,建立1+4应急管理指挥体制,厘清了“防”与“救”的关系。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联动处置、救援队伍调动、联合防范、力量联建、舆情应对等多项工作机制。各乡镇也组建了综合救援服务中心。全县初步形成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指挥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
(二)应急队伍建设初见成效。组建了县乡综合救援队伍(8支165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专家库、企事业专兼职队伍、驻地军事力量5类队伍,依托县消防救援局组建了县地震救援分队、山岳救援队、水域救援队、石油化工救援队,形成了基本完备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各乡镇建立了以乡镇干部、党员、退伍士兵、民兵预备役人员为骨干的“一队多能、平战结合”的综合基层救援队伍7支950人,形成了“面上全覆盖、线上成规模、点上能攻坚”的应急救援力量格局。县乡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成一年来,圆满完成辖区内火灾扑救、抢险救援,参与应急处置、执法辅助、集镇管理等任务,实现了“小灾不出乡、大灾不出县”。
(三)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高。预案体系逐步完善,制定了县级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领域专项应急预案9个,部门各类配套预案43个,乡镇、村(社区)各类基层预案151个。各有关单位、企业、学校结合实际也制定了相关应急预案,形成了多层次、覆盖广的应急预案体系。每年组织“应急使命-防汛山洪地震地质灾害综合应急演练”,督促指导各乡镇、县级各部门开展群众转移避险应急演练771场次,参与演练人员47310人次。
---此处隐藏1832字,下载后查看---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坚持“大安全大应急”系统观念,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预警提醒、应急会商、抢险救灾响应和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以及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专业优势,形成应急部门统一指挥调度,涉灾部门密切配合的高效反应机制,进一步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以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强党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各领域和全过程的领导,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二)筑牢安全发展底板,构建应急处突闭环链条。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和应急管理平台,充分发挥动态监测、实时预警等功能,同步“线上监管”和“线下治理”,第一时间对“问题清单”进行处置。突出防御重点,盯紧基层末梢,做实隐患排查治理,推动基层形成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闭环管理,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织密群众安全屏障,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灾害发生。定期开展危险源风险辨识评估,对高风险领域加强实时监测,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建立风险隐患“一张图”,畅通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渠道,确保能及时传达到户到人。完善基层应急预案体系,指导编制并动态修订上下衔接的乡镇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简明实用的村(社区)应急预案,制定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明确各环节责任人和应对措施。
(三)提供坚实有力后盾,加大基层应急保障力度。建立多元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县乡综合救援队伍规范化建设,优化队伍布局,充实人员力量,加强培训演练,加大重点行业领域企事业单位救援队伍建设力度,鼓励支持社会救援力量发展,构建“综合+专业+社会”基层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实战能力。夯实物质基础,保障必要的基层应急救援物资,完善基层防灾减灾、公共消防等基础设施。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坚持科技支撑、智慧赋能,在基层推广配备“小、快、轻、智”新型技术装备,加快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升全民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增强其信息报告意识,提高其应急处突能力。充分发挥社区村居前沿阵地作用,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推动安全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充分利用各种安全科普平台和公共宣传渠道,广泛开展全民防灾、救灾和安全教育,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普及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知识,打通基层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为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应急管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