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的交流发言

更新时间:2024-11 来源:网友投稿

一是回望来时的路,强化干事创业求突破的信心。作为生态涵养区,xx始终坚持融入xx市发展大局,数十年如一日,忠诚守护xx西北大门的好山好水好生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克服了很多艰难险阻,圆满完成xx筹办举办重大政治任务。始终发扬斗争精神,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党干群齐上阵,超前完成涉xx工程征拆任务,做好赛时交通、住宿、餐饮、医疗等服务,牢牢守住疫情底线,切实展现了东道主的真诚热情和xx风采。

二是坚定脚下的路,强化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恒心。看清脚下的路,才能坚定前行的心。市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带领全市上下走上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端稳绿水青山“金饭碗”,生态价值不断转化为发展价值。借助xx这个黄金机遇,加快汇聚各方面要素资源,电力通信、天然气、气象监测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各类科技项目落地实施。系统推进“1+4+1”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培育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人才发展环境,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提升。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在前列,电力、网络通讯等重点民生领域得到有效发展,医疗、对外交通等制约短板不断补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提升。

三是找准突围的路,强化攻坚克难打硬仗的决心。踏平沟壑,方成大道。xx高质量绿色发展不会是一片坦途,仍需面对很多风险挑战,不断补齐发展短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底子薄、基础还不牢固。“1+4+1”绿色产业体系还需深造升级,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存在短板。优秀年轻干部储备不足,专业型干部积蓄不够。基层党组织和书记的典型示范作用不强,带动乡村振兴的能力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通盘考虑,在践行重要嘱托中加以解决,持续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走好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扎实出路。

第二,准确把握组织工作的使命和职责

---此处隐藏1365字,下载后查看---

三是坚持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前夕,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以忠诚为党护党、全力兴党强党为根本使命”。向全体组工干部发出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动员令。全市组工干部要自觉将践行重要嘱托融入在党为党、真心爱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的实际行动,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带头锤炼政治品格和党性修养,从严从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永葆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引导广大党员主动同错误思想和错误言行作斗争,在全面建设最美xx城中挑重担、当先锋。

第三,以高质量组织工作服务高质量绿色发展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守好党的执政根本。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为民造福是最重要的政绩,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做实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挖掘推广“村民说事”“每月一题”等主动治理做法,调动共建共治共享各类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统筹推动“五个振兴”的作用,持续办好“当头雁、促振兴”系列培训,用好驻村第一书记、“人才京郊行”、乡村人才等帮扶队伍,推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建强用好党群服务中心,不断丰富服务功能,整合志愿服务队、党员“双报到”、社会组织等专兼职力量,满足群众更多的诉求需求,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赢得民心民意、汇聚民智民力的重要平台。

二是坚持自信自立,强化思想理论武装。自信自立是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精神的生动体现。高质量发展是强国建设的首要任务,绿色发展是牢固树立和践行“两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高质量绿色发展是全市上下从市情实际出发共同书写的答卷。以高质量绿色发展实现重要嘱托,必须有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不能摇摆不定、行有所止。要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突出党的创新理论在党员教育、干部培训中的首课、主课地位,用好党校传统阵地和现代化方式,探索“我为群众办实事”入村调研的“学习+实践”模式,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党员干部坚定发展自信心、破除前路绊脚石的“利器”。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适应事业发展变化。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是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以高质量绿色发展实现重要嘱托,不是照搬照抄、刻舟求剑,要以守正创新对待新形势新任务,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一方面,守正创新是党员干部实践实干、稳中求进的重要保证,要统筹援派挂职、顶岗锻炼、借调工作等方式,搭建实践锻炼平台,把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放到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放到重大任务前沿和关键吃劲岗位磨炼,不断提升把握大局、运用政策、分析研究、改革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守正创新也是组织工作适应社会变革、跟上时代步伐、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和党的组织建设的根本性原则,同时克服路径依赖,健全完善“选培计划”,加紧招录专业型公务员;克服思维惯性,创新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柔性引才路径,集聚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克服行为惰性,挖掘推广基层党组织的创新做法,适应新兴领域特点集中攻坚“三新”党建,不断激发全社会加快发展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