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心组交流研讨材料: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

更新时间:2024-12 来源:网友投稿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和顶层设计,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一面旗帜。“一带一路”倡议在推动中国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同时,也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而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无论是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还是规则标准的“软联通”、亦或是共建国家人民的“心联通”,都将“一带一路”成功地打造成为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实践平台、深受共建国家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

十年来,政策沟通广泛深入,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的制度基础。中国主动推进制度型开放,与国际组织、共建国家形成了政策沟通的良好机制,推动了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提升了国内各领域的开放水平,拓展了对外开放的合作空间。截至2023年9月,中国已经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在贸易投资、金融合作、民生交流等多个领域签署23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提升了与共建国家经贸联系的强度、合作范围的广度以及合作内容的深度。

十年来,设施联通初具规模,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硬件支撑。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采取多种举措不断优化“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格局,完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的布局、“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互联互通的架构,夯实陆上丝绸之路,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空中丝绸之路,开辟冰上丝绸之路,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人畅其行、物畅其流从愿景变为现实,为共建国家注入了发展动能,激发了合作活力,铺就了通往繁荣的幸福之路。

十年来,贸易畅通便捷高效,为深化“一带一路”务实合作开辟广阔空间。伴随共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得以不断提升,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和投洽会等重大贸易展会已成为我国与全球共享巨大国内市场的重要平台。中国主动推进加入CPTPP、DEPA等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与协定,不断推进双边及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与26个国家和地区国家签署了19个自由贸易协定,基本形成了覆盖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面向全球的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格局。

十年来,资金融通日益多元,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政策沟通的基础上,中国已建设政策性、开放性、商业性和合作性为一体的共建“一带一路”投融资平台,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丝路基金等数十支基金,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提供了金融支撑。十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已开展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中国与共建国家金融监管合作不断加强,金融合作机制日益健全,共同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

十年来,民心相通基础稳固,已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架起了命运与共的桥梁纽带。通过共建,中国在教育、科学、文化、体育、旅游等领域打造了一批“小而美”的民生工程,为共建国家创造了超过42万个就业岗位,带动4000万人摆脱贫困,推动全球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长6.2%和9.7%,收入水平整体提升2.9%。中国在共建国家开办23个鲁班工坊,为这些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青年职业技术人才,成就了当地青年的成才梦想。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经验的有益输出,为共建国家铺就了通民心、达民意、惠民生的繁荣之路、幸福之路,是目前解决世界发展难题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此处隐藏1355字,下载后查看---

一是要凝聚共识,深化国际合作。始终坚持以共同发展为宗旨,深入挖掘不同国家发展战略的交叉点、不同领域利益的契合点,与共建国家协同创新,共同推动新兴领域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完善;通过高层交流、市场化合作和多维度对话等形式制定出一套既符合共建各国发展需要,又能满足广大民众诉求及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制定更为清晰的“一带一路”国家多双边政策体系。在民心相通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民间交流的桥梁作用,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拓展海外业务,推动各类资本的跨国流动,进一步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背景下打通国际大循环。

二是要战略衔接,优化区域布局。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同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的有效衔接,在有利于国内区域开放结构与布局优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辐射范围。将京津冀、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打造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门户枢纽,基于这些区域的发展优势,更深层次地激励具有较强空间外溢效应的地区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与区域内其他省份或周边省份构成一种产业优势互补的整体发展模式。

三是要夯实平台,释放市场活力。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基础建设、产能合作等“硬联通”平台,兼顾传统基建项目和新型基建项目,加深加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根基。另一方面要加强构建规则标准、管理资质等“软联通”平台,将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沟通交流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在保障各国主权与安全的前提下继续深化贸易、融资等领域标准务实合作,推进货物自由流动和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四是要创新包容,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构建创新包容的合作机制,既是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共建的关键所在,也是加强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通过加快国际循环提高国内大循环质量与水平的有效路径。以“一带一路”产能国际合作为目标,以产业链的延伸为主线,提高“一带一路”科技型合作区的比重,引导境外合作区的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产品制造、产品质量等不断提升发展水平,促进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扩大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深化开放的重要战略决策。过去的十年,共建“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发展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一批可供不同国家借鉴的开放发展经验。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未来,通过协同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放型世界经济将更好惠及各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