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更新时间:2024-12 来源:网友投稿

2024年以来,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1112”战略部署和区委“八大行动方案”,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紧扣发改主责主业,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切实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全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加强统筹规划,助推县域经济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各项工作落实,有序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明确各项工作职责,排期各项工作任务,做好拟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谋划的遴选工作。二是加快县域战略规划编制,成立区规划领导小组,组建战略规划编制工作专班,站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思考谋划、找准定位,拟定建设“一城四区域”的功能定位,确定“一张图”和“一张表”,形成规划初步成果。三是加快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研究,围绕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食品加工等三大优势产业聚力发展,结合“双城”空间特质精明布局,形成一个实施方案、一张产业图谱,一套指标体系和一个政策背包。

(二)抓好运行调度,确保经济稳定运行。根据《2024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锚定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制定《全区2024年经济指标分解方案》和各季度稳增长工作方案,分周、月、季度对经济运行情况加强调度分析,召开经济运行调度会议15次,撰写经济运行分析报告10篇,持续不断地推动经济发展各项工作落实、落细。2024年全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1.63亿元,增长5.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00亿元、增长10%以上。

(三)狠抓投资增长,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一是持续深化落实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全区项目服务机制,通过现场会、座谈会等方式推进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累计解决项目资金、供水、用地等问题35个。2024年全年,95个省市区实施类重点项目开工率100%,纳统95.8%,完成投资352亿元、投资完成率103.4%。二是全力做好项目谋划争取,紧盯政策投向,做深做实项目谋划,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89个、国家审核通过81个,债券需求165.7亿元,全年已发行95亿元,申报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82个,总投资115亿元,资金需求51亿元,通过国家审核11个。三是积极做好项目纳统入库,建立了投资纳统项目库,梳理75个拟纳统项目,59个项目已完成纳统,2024年全区产业类项目投资同比增长38.3%。

---此处隐藏3418字,下载后查看---

(三)更好成效扩投资。深化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推动目录库、储备库、实施库项目总投资分别达到1000亿元、1500亿元、200亿元以上,形成“梯次明显、结构优化、接续有力”的良好格局。开展重大项目统计入库督导服务,重点督导增发国债项目省级重点项目、亿元以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亿元以上集中开工项目入库,确保优质项目应入尽入、应报尽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加快实施重大项目工程,谋划一批50亿元、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每季度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推进亿元以上项目建设。

(四)更实举措促产业。推进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实施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修订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市场主体孵化工程、成长工程,分行业进一步梳理可培育入库的企业,动态建立培育库,做好跟踪服务,力争2025年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30家以上。支持江华供应链平台提质增效,推动水虾供应链平台上线运行,全面开展业务。围绕打造华东地区绿色能源示范区,加快全区100MW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推进中能建220MW电化学储能、华润百万千瓦光伏等项目建设。

(五)更优机制塑环境。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高效办成一件事”为中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五大行动”,深入开展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诚信政府建设、破除顽瘴痼疾等专项行动,落实“指标长”制度,加强对营商环境工作的跟踪督办、指导和问效,确保2025年省评各单项工作在全省争先进位。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跨域办”,持续提升“跨省通办”服务效能,推动“一圈通办”事项累计达到500项以上。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提质扩面,将“一事联办”主题事项扩展到50个以上。

(六)更严标准提绿质。加快落实《全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十四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全市“十四五”中后期节能工作方案》等,统筹推进节能降碳。严格“两高”项目管控,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持续推进23家能耗过1万吨标准煤的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确保“十四五”节能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七)更好成效保民生。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坚决完成政策性储备粮收储任务,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加快推进中储粮仓储物流、粮油仓储物流园项目建设,改善粮食储备条件,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开展非居民天然气价格联动清算,进一步降低企业用气成本。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加强监测预警,稳定市场供应,确保市场平稳有序。常态化开展能源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改,提高能源供给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