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2023年《关于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数字化手段应用于乡村建设、生产、生活和治理,是立足于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正确发展方式,是进一步释放和发展数字活力和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我国乡村振兴的必然趋势。
乡村振兴过程中我国数字乡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效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振兴的过程是实现农民、农村、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最终是实现共同富裕。以数字化推动农民、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对拓宽乡村产业发展路径、繁荣乡村网络文化、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缩小城乡数字发展鸿沟、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此处隐藏6613字,下载后查看---
加强专业数字人才引进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应全面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发挥高效科研机构的人才培育功能,设计数字乡村专项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数字思维、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数字人才,为乡村产业发展定向输送专业人才。应通过搭建平台、提升服务,将“三支一扶”计划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为人才返乡营造良好环境。应针对高校毕业生、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重点从落户、贷款及业务培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数字乡村建设环境。
加大对农民参与数字建设的指导和培育力度农民是乡村振兴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行动主体,培养农民内生动力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应根据各区域农民数字化素养的差异,因地制宜优化培训方案,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提高农民对数字乡村建设的认可度、关注度、信任度,鼓励农民群众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能动性,协助农民在实际生产、销售中感受数字技术,学会数字技术,运用数字技术。此外,应完善农民数字资源获取渠道,丰富乡村地区的数字化信息环境,消减农民对数字化产品的排斥心理,提升正确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引导农民由“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转变。
结论
乡村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科学技术、文化水平和民众生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数字技术最初并不是从乡村产生的,但随着时代发展,现今已经成为乡村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为乡村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改变。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展开,乡村应使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来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从而推进乡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有效发展。城市和乡村并不是割裂存在的空间,乡村之间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村庄,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存在着广泛联系。在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乡村居民对乡土农耕的依赖以及城市居民对绿水青山的向往。当前正处于全球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因此,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加快补齐我国乡村数字化短板,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化手段赋能乡村,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