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改革工作保障。坚持党对医共体建设改革的全面领导,县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出台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组建了以县卫健局主导、县人民医院为主体、其他公立医疗机构为成员的县级医共体总医院,实行“1+28+333”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运行管理模式。推进“七个统一”管理稳步实施,建立“人才编制池”周转制度,对医共体内人员实行统一管理、柔性流动,骨干人员“动态调整、周转使用”,基层人才“县管乡用、乡聘村用”;通过整合原卫健局财务管理中心,成立县医共体总医院财务核算中心,全面实现财务集中核算,单独设账,统一管理;健全完善按岗取酬、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的绩效管理及分配制度,对医共体成员单位实行绩效总额控制、集中考核,分单元核算,统一管理。成立县健康发展有限公司,盘活县域富余医疗资源,促进医疗事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
(二)聚焦重点任务,强化改革工作落实。一是抓龙头医院建设,提升大病诊疗能力。大力实施树名医、创名科行动,建强县域“龙头”医院。县人民医院以创建三级综合医院为目标,联引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浙毕医院合作共建,完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复评审,胸痛、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通过省级验收。县中医医院投资1.7962亿元,完成32758平方米二期主体扩建项目。实施“心电一张网”、云影像平台、临床检验中心质量评价活动等项目建设,推动医共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截至目前,全县建成名医工作室9个,博士工作站10个,省级重点临床专科立项5个,县级公立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提高到56.63%。二是抓医疗次中心建设,提升片区救治能力。积极争取省级专项经费,将岩孔街道卫生院纳入县域医疗次中心重点建设,新建口腔科、急诊科、CT机房、全科医学科等业务用房,进一步提升县域片区医疗救治能力。组织医共体牵头医院下沉业务骨干到基层分院担任业务院长,遴选副高职称专家到乡镇设立专家工作室,指导县级重点专科建设、推广应用新技术新项目。对乡镇(街道)卫生院下派“县聘乡用”“两具备”人员,实现每个基层医疗机构都有1名牵头医院主治医生常年服务、长期坐诊。依托黔粤医疗卫生协作、“地域+领域”组团帮扶等机制,实现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截至目前,建成省级示范中医馆3个、省级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基地2个。三是抓乡村一体化建设,提升健康管理能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实施“乡村振兴健康守护工程”,对基层村卫生室设备进行升级更新,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探索乡村医生“乡聘村用”,将村卫生室纳入卫生院延伸服务点,实行行政、人员、财务、业务、药械、绩效“六统一”管理。将乡村医生聘为卫生院编外职工,拿出部分编制开展乡村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提高村医岗位吸引力。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抓手,以骨干医师为团(队)长组建家庭医师团队,清单化、责任化管理“两病”患者。建立村卫生室、公共卫生科与临床科室闭环管理机制,以慢病管理推动医防融合。2024年,村级诊疗44.3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8.94万人次;村级居民医保报销资金1812.1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7.22万元。
---此处隐藏1275字,下载后查看---
(三)加强资源整合共享,提升改革工作质效。发挥县总医院(县人民医院)医疗技术优势,建成“影像、心电、病理、医学检验、消毒供应”等5大县域医疗资源共享中心,积极推进资源共建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建成乡镇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2家、卒中防治站6家、心律失常防治单元4家,完成心脑血管疾病筛查29万人次,成功开展心梗、卒中溶栓99例,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覆盖率达80%以上,有力提升了基层急诊急救诊疗服务能力。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医共体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清醒认识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是呼应群众健康期盼的关键举措,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思想,同心协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
(二)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不断提升医共体整体服务能力。紧盯目标任务,明确分工,各科室与市卫健局相关科室、医共体建设专班、各医共体成员单位要加强协作、紧密联系,有序、稳步推进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多措并举,循序渐进,全面提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效能。加快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培训、质控、转诊、信息互通、远程医疗、医保基金、家庭医生签约等工作内容,形成服务协同联动的管理和就医模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