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年初分线“谋”,理清了分管工作的思路、目标、重点、举措;立足做人要实、做事要实,“实”打实地干;与分管部门同志一道“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分管领域工作总体呈现“好”的发展态势。
(一)“三件大事”扛牢抓实。耕地保护方面。提前超额完成39844亩年度耕地恢复任务,按4000元/亩标准建成26.31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面完成26万亩撂荒耕地整治,分类改造升级种植园地9.5万亩、超省下任务63.1%。粮食安全方面。全力支持农业抗旱保苗,争取中省救灾资金6987万元,县均争取资金排全省第1位;调水9320万立方米,实施人工增雨作业79次,减少农业因旱损失。提前安排晚秋生产,完成63.5万亩秋粮和22万亩秋菜生产。完成9.5万亩豆玉带状复合种植,大豆种植面积76.9万亩、居全省第1位,创新“四茬轮作”模式获领导现场调研肯定。严防返贫方面。全市新增725户1778人监测对象逐户落实帮扶措施,7.6万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4%。省级“后评估”实地考核总体评价好。
(二)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预计全年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特色产业方面。安岳创新园地腾退“果还粮”、还田上坡“果转粮”、粮经统筹“果加粮”等模式,实现粮食和特色产业“双稳双保”,其经验做法在全省交流推广。选育改良近万亩优质柑橘品种,组建地标销售联盟实现柑橘减产反增收。获评“中国桑都”称号,蚕桑产业工业规模总产值突破10亿元。全市蔬菜产量增长7.2%。生猪出栏增长7.3%,有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农村改革方面。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稳慎推进,4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经验做法获中央农办肯定性批示。“农业共营制”试点经验获农业农村部推介。乡村建设方面。对照71项创建任务,高位推进乡村振兴创建,实地现场考核得满分。毗河供水一期工程已完成通水验收,二期工程可研报告已于9月30日上报省水利厅。
(三)自然资源工作成效明显。保障发展方面。通过“增存挂钩”生成年度计划指标6454亩、增长26.3%,组卷上报建设用地33个批次9174亩、增长88.8%,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3904亩、闲置土地3714亩,有力保障了重点项目用地。空间规划方面。历经“六上六下”,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并正式启动成果。15个乡镇级和3个村级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全部完成编审,编审完成率78.9%、远超省下目标。灾害防治方面。争取中省资金8584万元,完成地质灾害“动态清零”,创新发布极端高温天气森林防火林长令,实现森林火灾零发生、地质灾害零死亡。
---此处隐藏4293字,下载后查看---
全面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围绕“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目标,主动作为、埋头实干、超常举措、奋勇争先,确保分管领域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一)农业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抓好“产业、园区、主体、乡村、改革、品牌、增收、要素”八项重点,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计划全年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2%,收入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方阵。一是坚定不移抓好“三件大事”。全力保障粮食安全,计划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12.3万亩、产量170万吨。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攻坚推动闲置土地、批而未供土地、园区低效用地处置,深入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严密防范规模性返贫,确保监测对象返贫风险动态清零。二是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丘陵示范区。大力实施“25156”计划,即:建设两条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带、五个粮油产业示范区、十五个粮油产业园,实施粮油产业发展“六大行动”,着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丘陵示范区。三是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特色农业集聚区。加快“一县一特”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推动柠檬全产业链发展、柑橘产业集聚发展、蚕桑产业综合开发。加大“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力度,提升畜禽养殖集约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计划出栏生猪309.8万头。四是加快建设全省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两项试点”。启动新一轮20个村“农业共营制”试点。深化“农贷通”平台建设。五是加快建设成渝中部乡村振兴示范市。全面推进乡村“五大振兴”。梯次推进“国省市县”四级园区建设,持续深化乡村振兴示范片创建。推动毗河供水二期工程开工。加强农村电网、通信、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二)交通建设工作。以实施“交通大会战”为抓手,打好项目投资、产业补短、服务提质“三大战役”,实现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交仓邮增加值、交通项目建筑业产值落地率“三个翻番”。一是打好项目投资战。全年实施项目39个,完成投资120.6亿元。重点推进“4轨”和“2高”建设,加快推进4条成资同城化快速通道、中心城区外环快速路建设,实施一批惠民便民基础路网。二是打好产业补短战。以国企为主体建设货运信息平台,培育9户国有交通建筑资质企业,培育10户以上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升规入统。实现交通项目建筑业产值落地率30%以上。三是打好服务提质战。推进城市公交便捷化、智能化和适老化改造。持续深化“金通工程”,推进农村客运服务方式转型升级。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全力确保行业安全稳定。
(三)生态环保工作。严格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是巩固提升水环境质量。确保17个国省考核水质断面优良率达100%,水环境质量(CWQI)在全省排名提升3位。二是打好大气污染防治翻身仗。加强“四源”治理,突出夏季臭氧、冬季颗粒物污染防控,确保空气优良天数率达89%以上,排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三是推动环保突出问题整改。完成2023年到期的5个问题整改销号,做好迎接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准备。四是做好重大项目环评服务。重点跟进S项目、毗河二期、化工园区环评编制审批,确保重大项目建设不因环评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