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政策落实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更新时间:2023-02 来源:网友投稿

今天,XX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双减”政策落实工作进行视察。刚才,县教育局汇报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和“双减”及延时服务开展情况,参会的中小学校负责同志和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作了交流发言。下面,结合此次视察了解掌握情况,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双减”政策的重大意义

2021年5月21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时强调: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体功能,强化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于2021年7月24日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文件印发。“双减”政策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新时代统筹推进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双减”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曾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是个顽瘴痼疾,学生苦不堪言,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现实的教育生活中,过重的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直接影响到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使学生难以抽出时间围绕自身的兴趣爱好等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进一步弱化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双减”政策将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和繁杂的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真正意识到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在发挥学生特长和兴趣爱好的过程中提高学习的个性化,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美好的校园、有趣的学习以及幸福的童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双减”事关国家教育体系根基。面对长期以来分数至上、唯成绩是从的

---此处隐藏8142字,下载后查看---

业布置,确保作业难度水平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习规律,使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要加强作业完成指导,注重加强教师面批讲解、辅导答疑,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三是提高课后服务水平。要推动学校进一步挖掘校内潜力,统筹利用科普、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师资和教学资源,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要求。要因地制宜确定课后服务时间,确保课后服务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的同时,统筹考虑冬季时令特点灵活适度进行调整,切实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和冬季学生安全返家问题。要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既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阅读及社团活动,还要不断充实与学科相关的课后服务内容,指导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作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补习辅导,指导学有余力的拓展学习空间。

(二)注重加强家校协同及家庭教育。中小学生自从步入校园之后,面对繁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来自家庭的教育帮助相应减少,从而在客观上弱化了家庭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功能。2022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出台专门法律,旨在构建“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的家庭教

育服务体系,推动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家庭教育不断发展。“双减”政策事实上为学生回归家庭、为家庭重新担起教育责任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新时代家庭教育赋予了新的发展动能。一是树立正确教育理念。校内、校外培训学习任务加重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家长群体不够科学、合理的成才观或育人观。“双减”政策的落地,从本质上说是对一些旧有教育观念的纠偏。要加强家庭教育的价值引领和教育功能,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明确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必须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杜绝贪多求全的“填鸭式”教育和超越个体适应能力的揠苗助长,从而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积极建立与家长的密切联系机制,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为家长和任课教师、班主任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加强对孩子的联合诊断,针对孩子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的薄弱项和擅长项,帮助孩子提高在校内的学习效率,并帮助孩子提高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将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当中。同时,学校要积极整合教学资源开办“家长学校”“家长课堂”,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教育规律,引导家长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

(三)推动形成“双减”政策落实长效机制。“双减”政策的出台,国家层面透露的风向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出重拳、出实策,让教育回归公益属性,让教育主阵地回到学校,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双减”政策要持续推进,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使这项政策持续见效,真正做到学校尽心、教师用心、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安心。一是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清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教育部门在校外培训市场治理过程中的主体责任,清理和整治“隐形”“变相”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的行为,进一步规范

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培训行为,为学生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二是杜绝在校教师违规补课行为。严禁在职中小学干部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等组织的有偿补课,不得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为校外培训机构介绍学生或提供学生信息;不得组织、推荐或引导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三是完善课后服务保障机制。要按照国家和省、市、县有关政策规定,落实课后服务经费保障,通过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等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保障学校经费和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补助发放。对教学资源不足的学校,鼓励通过“购买服务”模式,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要探索推行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弹性上下班制”“AB岗位制”等,便于教师处理日常工作和家庭事务,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加大“双减”政策宣传力度,不断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要引导学校不断改善资源供给,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活动,让孩子增长知识、兴趣和能力。要推动建立多维度的支持体系,统筹图书馆、博物馆、战役纪念馆等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实践场所,搭建中小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平台。要引导家长主动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围绕孩子自身成长所需要的核心素养提供必备的教育保障,进一步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