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党课讲稿:感悟思想伟力以更加自觉的担当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更新时间:2023-11 来源:网友投稿

按照主题教育的总体部署,今天,我围绕“感悟思想伟力以更加自觉的担当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与大家交流一些自己的学习体会,共同研究探讨一些问题,如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从回顾历史中汲取前行的奋进力量

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GCD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再到实践,经历了慢长的过程,也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1921中国GCD成立以来,我党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近百年的历程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栉风沐雨、砥砺前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政治上的反动和腐朽,带来了军事上的无能和腐败,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这个屹立在东方的巨人一度被认为是东亚病夫,被世界鄙视,揭开了中国长达一个世纪的屈辱史。1919年辛亥革命爆发,它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奉行三民主义的国民党开始执政,但在中国的复兴道路上,国民党政权日益腐朽,偏离方向,越行越远,导致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1921中国GCD成立,在近百年的历程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地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赢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得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总书记指出“我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路,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可以说,我们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破产”。总书记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这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是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

作为百年大党,中国GCD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呢?正所谓“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党同志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在中国GCD梦想起航的浙江嘉兴南湖,总书记告诫全党:“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GCD永远年轻”。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就是要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党从弱小逐步发展壮大,在腥风血雨中能够一次次绝境重生,在攻坚克难中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总书记在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开篇就鲜明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GCD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GCD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我们义无反顾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

---此处隐藏5111字,下载后查看---

四、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推动工作的动力狠抓落实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后,我党形成了成熟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毛主席指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邓小平同志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全党同志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上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和将领们偏离了初衷以及内部的腐朽。太平天国初期,起义者倡导“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其追求的是人民有田种,有衣穿,过上幸福的日子。但当取得清朝半壁江山之后,领导者忘其初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斗志尽失,导致最终的失败,究其原因就是不能解决自身的问题。1949年3月23日,在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之际,毛主席提出了著名的“赶考”命题。2013年7月,总书记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指出,“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

《党章》中规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党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1944年毛泽东同志以《为人民服务》为主题作了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会议正式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写入党章,第一次明确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GCD的根本宗旨。邓小平同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党的全部任务”,强调要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江泽民同志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胡锦涛同志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强调“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时隔36年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论述始终围绕人民观来提出,始终体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谈到了党的宗旨,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GCD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GCD和其他一切政党相区别的根本标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展这次主题教育,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求,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加强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加强群众对党的监督,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关键,也是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的重大课题。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