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

更新时间:2023-11 来源:网友投稿

时常有人提问:什么是“枫桥经验”?如何准确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十九届五中全会决定以及党中央、国务院若干重要文件中关于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表述,可以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概括为以下五大方面。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本质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灵魂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其本质在于人民主体性。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赋予了“枫桥经验”本质特征,赋予了“枫桥经验”历史内涵、时代内涵。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枫桥经验”的灵魂所系、本质所在,生命力所依。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社会治理、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需求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相应地,治理的主体、治理的方式也在发生转变,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始终是“枫桥经验”不变的初心。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GCD成立以来矢志不渝的宗旨和初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也是新时代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遵循,也必然是社会治理领域的核心理念和价值根基。总书记指出:“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一切治理活动,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这些论述就是对“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治理理念的精辟阐释。

第一,社会治理为了人民。新时代的社会治理必须始终坚守人民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社会治理的根本目的,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治理的每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应回应人民最迫切的愿望、解决人民最急迫的问题、关心人民最切身的感受。在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的新时代,人民对社会治理有了新关切新要求新期待,现阶段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难以充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影射。因而,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关键和唯一秘诀就在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民生保障、公共安全、公平正义、安居乐业、和谐稳定、生态宜居等社会问题,这正是“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应有之义。社会治理必须坚持人民需求居首、人民利益为先的决策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治理为民的工作导向,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美好生活三位一体实现。

---此处隐藏3914字,下载后查看---

五、平安、和谐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价值

“枫桥经验”之所以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在于它蕴藏着“平安”“和谐”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平安中国。

一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是一种高级的、文明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先秦思想家便已提出“和美”“和和美美”的生活理念,如孔子所言“礼之用,和为贵”“合群济众”、和衷共济、和平共处、善解能容、矛盾和解、和睦等,如墨子所言“兼相爱”“爱无差等”,也如孟子所言“天时、地利、人和”。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也是一种以财富泉水般涌现、社会公平正义和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表征的和谐社会。中国GCD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己任,向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着。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党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出发,明确提出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总书记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以,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九大报告号召全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在这里,“和谐”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五大“定义”之一,十九大报告还把“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阶段性目标之一。

二是建设平安中国。建设“平安中国”是总书记对社会治理的又一目标定位。2013年1月,总书记为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全国政法机关“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2015年,总书记就公共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政法综治战线“主动适应新形势,增强风险意识,坚持多方参与、合作共享、风险共担,坚持科技引领、法治保障、文化支撑,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推进公共安全工作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不断提高维护公共安全能力水平,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各类风险,努力建设平安中国”。2016年,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继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2017年,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总书记关于建设平安中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为社会治理工作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明确了价值目标和工作导向。

建设平安中国是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人民对安全需要日益增长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治理目标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最重要的战略任务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公民的人身安全、人格安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住宅安全、私域生活安全、公共生活安全、国家生活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食药安全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制度安全、领土安全、政治安全、政权安全、经济安全、资源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侵扰和挑战,宗教极端势力、分裂势力、恐怖主义势力、黑恶势力及各种敌对势力对人民的安全生活构成了严重危害和威胁。人民对安全的担忧日渐升级,对安全的需要日益显现,迫切要求把保护和保障安全作为一项基本人权,迫切要求以建设平安社区、平安区域、平安社会、平安国家为目标实施社会治理,使人民有更多的安全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等重点任务,均指向平安中国建设,搭建了平安中国制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