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发言:充分利用学员资源推动党校智库建设

更新时间:2024-10 来源:网友投稿

发挥学员主体作用,完善学员成果高效转化机制。让经常作决策的人为决策研究提供“金点子”、开出“好方子”。杭州市委党校基于参训学员参与咨政研究特点,不断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在有效提升学员参与积极性与成果转化效率的同时,切实提高了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20年以来,共有29篇学员主笔的研究报告成功转化为咨政报告,其中有14篇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一是结合培训周期,建立“全链条”转化机制。把好选题关。在主体班次开学前谋定一批咨政研究选题,供学员参考;对学员申报选题进行系统梳理和论证,并对重点研究选题进行意见反馈和沟通。加强撰写辅导。开设“调查研究方法及报告撰写”专题课,对如何开展调查研究和报告撰写进行专门辅导。开展集体调研。要求教研部教师参与主体班各课题组开展的专题调研,在调研中强化师生互动,交流调研体会,实现学学相长。组织编稿碰头会。在学员提交咨政报告初稿后,召开编辑、学员、指导教师三方碰头会。针对学员修改稿,指导教师、编辑反复打磨稿件,努力提高成果转化的针对性、有效性。二是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多元协同机制。加强与市委组织部对接,将学员撰写调研报告环节纳入主体班次教学计划。与市直部门沟通磋商,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为主体班提供精准调研主题方向。市情所(咨政研究部)、教务处、学员管理处等多部门协同,做实做细班主任开班动员说明、跟班调研与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三是加强制度支撑,建立激励机制。修订《主体班学员“平衡计分式”量化考核实施办法》,提高学员参与咨政活动及成果刊用、获领导批示的分值。依据《关于进一步推进决策咨询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制度,给予相应激励。学员撰写咨政报告及获领导批示情况报组织部门和学员本人单位,并在优秀学员评比中有所倾斜。

---此处隐藏720字,下载后查看---

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建立教学赋能机制。杭州市委党校积极搭建各类辅导、调研平台,推动教研人员的咨政研究走近学员,充分依托学员,改变学员单向“学”与教师单向“教”状况,有效促进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充分发挥党校智库建设优势。

一是利用学员资源,找准咨政方向。如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市管干部轮训为契机,邀请市委政研室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等熟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学员主讲市情讲坛、参加智库主题论坛,为党校教研人员开展决策咨询进行专题辅导,助力党校教师找准咨政建言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二是以课题为牵引,推进教研咨融合发展。协助有课题调研需求的教师,在学员课余时间组织学员座谈会、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活动。通过这些调研方式,及时发现和总结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为开展案例教学和撰写课题报告、咨政报告、学术论文等提供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有效链接教学、科研与咨政。教师与学员建立起共同研讨者、合作研究者的关系,通过联合课题组等形式形成协同攻关合力,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三是依托论坛活动,推动成果高质量转化。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组织不同班次、不同领域(领导干部、企业家等)、不同层面(市直部门、街道/乡镇等)的学员召开跨班次主题论坛,在交流讨论中集思广益获取新思路、新建议。已有多个论坛成果形成系列咨政报告并获市委市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取得较好成效。

以学员为桥梁纽带,构建开放式合作长效机制。杭州市委党校努力把内参《领导参阅》打造为自身咨政品牌,部分学员毕业后继续开展相关咨政研究,并通过《领导参阅》报送市委市政府领导参考。通过党校与学员及所在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科研咨政领域推动形成了开放式合作新局面。

一是利用学员熟悉政策、业务等优势,聘请其担任党校智库专家、智库研究员。邀请在校学员和毕业学员参与咨政选题论证、市情讲坛、智库论坛、联合课题组、成果评审等党校智库活动,为党校咨政研究提供更多智力支撑。二是开发学员部门资源,建设党校与部门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党的建设、社会治理、数字治理等特色学科优势,加强党校特色研究团队、研究中心与学员所在部门横向合作,搭建优势互补的共研平台。三是优化党校智库网络体系建设,扩大党校智库影响力。通过学员“牵线搭桥”,与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等重要部门开展全方位智库合作,包括组织列席市委市政府相关会议、提供咨询服务、人才培养交流,努力实现与党政部门的“同频共振”和“并联协同”,持续提高党校智库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贡献度。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委党校教育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