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校长研讨发言:以改革思维破解干部如何干的问题

更新时间:2024-12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组织部门要发挥干部之家职能定位,不断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着眼破解干部能力提升、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等难题,持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此处隐藏184字,下载后查看---

一、聚焦本领提升,以“最优培育”锻造“最强能力”。坚持学育结合,将干部政治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摆在关键位置。强化思想淬炼。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依托县委党校主阵地和党员干部“知行学堂”、中层干部“业务讲堂”、年轻干部“助跑学堂”、村干部“头雁大讲堂”等平台载体,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突出政绩观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专业训练。加快年轻干部“专业研习班”人员流动,从县域经济突破、项目攻坚等5个方面,优化“综合素养合班授课+专业技能提升分班学习”模式,通过实操提升能力水平。围绕经济数字化、产业新质化、招商信息化等高质量发展需求,邀请专家学者、行业大咖开展业务培训、座谈指导等,助力党员干部补齐能力短板、填补知识弱项、消除经验盲区。强化实践锻炼。着眼干部成长需要,注重把一线吃劲岗位作为培养干部的主阵地,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选派一批想干事、有能力的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乡村振兴、信访维稳等一线历练。做好巡视巡察工作用人推荐,大型国企、苏南工业园区选派挂职,推动一批有知识背景、有成长性的年轻干部见世面、长才干。积极推动各单位内部轮岗交流,促进干部多岗锻炼,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坚持以用为本,以“最优导向”激发“最大动能”。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用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为发展配干部。聚焦县域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大力选拔具有相应专业素养、领导经济建设能力强、有“双招双引”实绩的干部。优化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以及“名校优生”招录工作,重点加强年轻党政正职、“95后”副科干部培养,储备充足年轻力量。坚持以事择人,着眼于2026年镇党委、2027年镇人大换届需要,精准配备年龄结构合理、分工搭档合适、性质气质互补的干部人选,实现班子配备更优、整体功能更强、队伍活力更足。从考核见真章。将季度绩效考核、领导班子考核、公务员年终考核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真正做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结合重特大项目攻坚、高质量跨越发展重点指标推进等情况,及时表彰工作实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并在培训交流、表彰激励、选拔任用等方面予以倾斜。优化职级晋升实绩积分评价办法,对在工作岗位上敬业奉献、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向县委推荐,予以提拔重用或者晋升职级。凭实绩能上下。细化“三个区分开来”要求,严格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文件精神,正确把握政策界限,完善容错纠错、风险报备、审慎问责、澄清正名等制度,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注重分类施策,开展好受处分干部回访教育,帮助其卸掉思想包袱,积极稳妥使用影响期满、表现突出的干部,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

三、突出严管厚爱,以“最严力度”体现“最大关怀”。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紧盯“管”的对象。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常态化开展“家家到、人人访”行动,注重在调研中收集干部“第一手资料”,紧盯“关键少数”,落实“一把手”监督、谈心谈话等机制,完善离任交接制度,规范领导干部履职用权,确保工作连续性。强化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干部监管力度,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批评教育,防患于未然。完善“管”的机制。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畅通信访举报、审计监督、专项巡视巡察等线索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咬耳扯袖。开好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健全与纪检监察、政法、公安等各方面协作机制,把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工作圈和生活圈贯通起来,做好监督信息共享、问题情况共研、整治整改共督,实现监管全方位无死角。释放“管”的效应。贯彻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要求,准确把握“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重点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权责不匹配”等难题,彻底解决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体系精简、违规借用人员清退等问题,严格规范“一票否决”“责任状”等考核形式。加快推进权责清单制度试点工作,理清基层干部权责关系,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确保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事情有人办。

四、注重创新驱动,以“最新理念”引领“最好作为”。激发创新意识。积极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通过组织创新培训、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引导干部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培养创新思维习惯。鼓励干部勇于尝试新方法、新思路,敢于在工作中探索创新实践,将创新理念贯穿到各项工作中,以创新驱动发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搭建创新平台。建立健全干部创新成果展示和交流平台,如创新项目大赛、工作案例分享会等,让干部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促进经验交流与共享。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为干部提供更多接触前沿科技和先进理念的机会,拓宽创新视野,激发创新灵感,推动工作创新发展。强化创新激励。制定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对在工作中提出创新性建议和方法,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干部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等方面,对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的干部予以优先考虑,充分调动干部的创新积极性,让创新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和价值追求,为干部队伍注入创新活力。

五、强化担当作为,以“最高标准”塑造“最优作风”。明确担当责任。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组织学习讨论等方式,让干部深刻理解自身肩负的职责使命,明确在不同岗位上应承担的具体责任。建立健全责任清单制度,将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个岗位、每名干部,确保责任落实到人,使干部清楚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加强作风建设。持之以恒地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加强对干部工作作风的监督检查,对存在的作风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鼓励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以良好的作风推动工作落实。树立担当典型。注重发现和培养在担当作为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广大干部见贤思齐、奋发有为。建立健全担当作为的评价机制,对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部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形成鼓励担当作为的良好导向,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