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一是改革任务完成情况。截至2024年底,X户集团公司改革任务完成率超过97%,其中,中央企业106户全部完成,地方企业900户超额完成;省级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全国国有林区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百十工程”试点应改尽改,省属企业“一企一策”方案全部落实,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完成。二是重点改革成效。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改革发力点,在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突出重点区域,如X集团大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立X公司,投资X亿元启动Z城乡一体化开发,设立X公司,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突出重点领域,如X集团组建X产业联盟,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突出重点举措,如X集团创新实施“D建入章程”,有效发挥D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
(二)典型经验做法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改革发力点。把准自身定位,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如X集团结合自身业务结构特点和发展需要,确立了“巩固提升传统业务、培育发展新兴业务、探索前瞻未来业务”的发展定位,将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方向;X集团针对同业竞争、内部竞争等问题,明确了以“聚焦主责主业、做强实业、转型升级”为主线的发展方向。把牢方向路径,从科学规划入手牢牢把牢改革的方向路径和时间节点。如X集团制定了涵盖集团本部和所属各级企业的总体改革方案以及子企业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总体改革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抓住关键少数,从领导班子抓起带动全盘推进。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增强改革针对性实效性。注重顶层设计,加强系统谋划和整体设计。如X集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组织开展“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工作,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X集团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为深化改革提供政策保障。突出重点领域,加快关键环节突破。如X集团坚持把国资国企改革作为全局重点工作来抓,选取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改示范行动”,并在推广中积累经验;选择条件较好的10家子公司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共吸引跟投员工97人,覆盖员工人数占总人数的15%,实现员工与企业利益捆绑。落实试点要求,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如X集团所属旅游集团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数智化转型”工作;X集团所属X有限公司大股东股权多元化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签订协议,新增资本金11.2亿元。
三是坚持用户需求,提升改革获得感满意度。始终把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奋斗的目标,使改革更有温度、让职工更有获得感。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优化产品服务。如X集团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打造“红色驿站”“雷锋车队”志愿服务品牌;X集团对所属酒店民宿进行整合提升并推出一批新产品和服务。坚持改革为民,不断提升共享水平。如X集团投入近10亿元用于改善升级旅客出行条件,推出了自助值机、“一键通”服务等一系列民生服务举措;部分企业将累计减亏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降价让利、增加旅客出行附加值服务等方面。坚持简政放权,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如X集团所属旅游集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管体系,部分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营造了更加灵活高效的用人环境和管理模式。
---此处隐藏2402字,下载后查看---
(一)巩固提升行动成效。提升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质量,取得切实成效,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制度建设,系统性地梳理现有公司治理制度体系及其运行效果。深入挖掘经营管理各环节的不足与弱点,全面优化和改善公司治理机制及管理流程。致力于培育一流品牌,塑造优良作风,激发精神状态,进一步提升运营管理水平,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走在行业前列,创造卓越成绩。
(二)深化改革攻坚行动落实落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解决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国有企业治理,通过资本市场并购和整合,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构建良好政商关系,增强对国企的信心和信任。支持地区企业上市,推进国企数字化转型,实施“双百行动”和“科改示范行动”,培育创新型龙头企业。支持科技企业试点,集中资本支持关键技术研究,激发创新活力,引领科技和产业创新。
(三)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质增效。国有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方面存在不足,股东身份特殊导致决策缺乏操作性和执行力。混合所有制改革质量不高,上市公司中国资股东持股比例低,难以主导,而其他股东虽持股多但分散,影响了企业整合和效率。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在参股企业管理监督上缺乏有效制度,导致资源难以整合,增加了财务和税务风险,这些问题限制了改革的深入和有序进行。
(四)强化科学精细管理提升经营质量效益效率。运用科技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改进和完善管理流程,消除管理盲区,构建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落实精益管理理念,挖掘经营潜力,提高质量,优化资源配置。鼓励资源再利用,推行精细化管理,制定标准化流程,建立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加强成本控制,细化成本管理责任,使成本管理刚性化常态化。
(五)提高核心主业竞争力实力。巩固并发展主营业务,延伸产业链,拓展新兴产业。优化产品和服务,提升品牌和市场竞争力。根据政策和趋势,深入研究,稳步推进新兴业务。优化业务结构,促进转型升级。依托主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和重组,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业务板块。加强技术创新,推动企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聚焦关键行业和领域,加大战略性投资,培育新兴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