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种地”重大问题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7 来源:网友投稿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保障粮食稳产丰收,为稳物价保民生、稳定经济大盘提供重要支撑。

一、摸清底数,全面掌握我省土地耕种现状是什么

(一)粮食种植情况。国土三调数据显示,全省现有耕地面积4401.51万亩,其中灌溉耕地面积1455.08万亩、占33.06%。81%的耕地分布在陕北高原和关中平原,榆林市、渭南市、咸阳市、宝鸡市等4市耕地面积较大,占全省64.03%。2022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4526.25万亩、产量1297.9万吨。其中,夏粮面积1657.56万亩,主要为冬小麦和春播马铃薯,分别占夏粮总面积的88.4%和10.7%;秋粮面积2868.6万亩,主要包括玉米、豆类、薯类、水稻、杂粮等,分别占秋粮总面积的61.7%、10.9%、10.7%、5.4%、11.2%。渭南、榆林、咸阳三市粮食产量较大,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53.29%。

(二)耕地撂荒情况。自撂荒地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全省撂荒耕地面积从2020年底的337.9万亩降至2023年6月底的11.6万亩,下降96.6%。现存撂荒地中撂荒12年的有6.5万亩、2年以上的有5万亩,安康市占64.2%、榆林市占25.2%、延安市占6.1%、商洛市占4.4%、汉中市占0.1%。导致耕地撂荒的原因主要有生产效益低下、生产条件差、缺少劳动力、流转后经营不善等。目前,各市正在积极组织有序复耕,预计年底前完成复耕面积9.8万亩,安康市部分丘陵山区因易地搬迁等原因未能复耕的计划明年实现达标清零

(三)农业从业人员情况。2022年,全省家庭承包经营农户670.93万户、耕地面积5997万亩,家庭农场97114家、经营土地面积509万亩,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66308家,其中种植业合作社33090家、占比50%。农村固定观察点村级调查数据显示,农业从业人员中男性占54.3%;年龄在51岁以上占54.7%,3150岁占36.6%;小学、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分别占27.1%、46.3%、14.4%,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仅为3.6%。总体来看,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现象较为严重。

---此处隐藏4483字,下载后查看---

三、精准施策,全力解决怎么样吸引各类主体种地

(一)以完善双层经营体制推动粮食生产提质效。一是坚持基本制度,勇于探索创新。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实行三权分置,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逐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推动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是规范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在农户自愿、集体同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农户间、承包农户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间通过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或者不流转土地经营权,将重要的田间作业环节交由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形成服务规模经营,降低成本,提升产量,实现规模效益。三是培强各类主体,推动协同发展。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小农户加快成长为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引导农民合作社兴办企业,推动经营主体由数量增长向数量质量并举转变,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服务带动效应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新时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以优化财政支农政策推动粮食生产再壮大。一是将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确保粮食生产财政投入总量持续增长。加强涉农项目绩效管理与评价结果运用,推动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二是优化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在维持现有耕地地力补贴的基础上,将20212022年针对粮食生产的专项补贴制度化,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补贴标准和补贴精准性。增加并改进对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的直接补贴额度和方式,加快出台对粮食经营规模阶梯递增的补贴政策。三是调整农机补贴导向,取消或降低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的常规机械补贴,将适应规模化种植的耕种一体化作业机具、粮食烘干、山地丘陵作业机具纳入优先补贴范围。将大型农机具、智能农机装备补贴力度提高到40%以上,促进农机更新替代,提升农机现代化水平。

(三)以增加金融服务供给推动粮食生产再突破。一是持续深化农业农村部门与金融部门联合合作机制,优化并出台农村金融供给政策,有效缓解种粮农户及粮食规模经营主体融资难、流动资金少等困难。推动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的农业多元化投资格局。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发挥省、市、县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拓宽知识产权、畜禽活体等动产质押范围,降低担保费率,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农房)、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具等依法合规抵押融资新模式。三是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逐步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全覆盖;创新适合种粮大户及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的保险品种,提高政策性保险的保障水平。支持社会化风险赔付评估机制,适当提高赔付标准,简化赔付手续,吸引更多种粮大户参保投保,增强抗风险能力。

(四)以培养农业生产经营骨干推动粮食生产再提升。一是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所需的高层次人才,面向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种养大户带头人和中级及以上职业农民,开展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系统培育,造就一批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二是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带头人培训,省级瞄准产业发展示范引领人员、到乡大学生、回乡能人、返乡农民、入乡农业企业家等开展示范性培训,市级聚焦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和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人员开展提升培训,县级围绕粮食和县域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培训,着力培育一批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三是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就地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各地农业培训示范基地、科技小院及科技特派员作用,帮助农户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重培育和造就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优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科技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持续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来自材料库:【公众号:老&船@长*君】,,最新最全党建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