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推进“321”基层治理模式

更新时间:2024-09 来源:网友投稿

为破解基层治理力量不足、管理不细、服务不优、效能不高等问题,2016年以来,、我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推行以密切“党员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中心户长联系村民”为纽带,以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为路径,以建立高效村级治理平台为保障的“321”基层治理模式。该模式延伸了组织触角,壮大了治理力量,织密了治理网格,切实做到善治于“共”、善治于“情”、善治于“先”,改变了矛盾纠纷“被动接访”“末端化解”的被动局面,打好了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主动仗,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此处隐藏0字,下载后查看---

一、聚焦工作保障,在强化工作合力上开新局。坚持以党建引领“321”基层治理模式为主线,从强化思想、制度、经费保障入手,凝聚基层治理合力。一是强化思想保障。坚持将“321”基层治理模式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县、镇党委理论中心学习组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不同专题研讨,广泛宣传“321”基层治理模式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涵,持续强化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县人大、组织部、政法委、民政局等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分块抓好“三线”人员宣传发动,凝聚各方合力,增强行动自觉,确保“321”基层治理模式推进有序、落实有力。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将深化“321”基层治理模式作为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高标谋划、高效推进。先后印发《关于推行“三线两化一平台”基层治理模式的意见》《关于推行“干部说法说政策、群众说事说心声、大事要事民主协商”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我县2022年度“321”基层治理模式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等文件20余份、配套制度15项,持续推动“321”基层治理模式走实走深。三是强化经费保障。按照每年不低于1000万元的标准,整合各级投入政法领域的资金,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立良法善治基金,制定《我县良法善治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对网格员报酬、绩效考核、培训经费“321”基层治理模式信息化建设及平台维护经费等方面进行多重保障,三级网格长(员)报酬由30元/月/人增加到80元,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二、聚焦基层基础,在强化治理能力上出实招。围绕破解基层矛盾纠纷摸排不到位、化解不及时问题,夯基固本提能全面发力,筑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基石。一是配优网格队伍夯基础。各村(社区)打破原有村组干部垂直管理机制,按照三级网格管理体系要求,全县159个村(社区)共选聘各级网格长5940名,其中三级网格长3666名,并以网格为单位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及社情民意搜集化解工作,织密联系群众网络,把矛盾化解在网格,实现“小网格”“大治理”。二是建好调解组织强保障。全县共建成人民调解组织174个,其中专业性调解组织8个,实现镇村调解组织全覆盖,选聘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211人,构建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同时,严格落实“以案定补”“以奖代补”等激励机制,依据矛盾纠纷类别足额兑付奖补资金,并定期开展优秀调解员和“最美网格员”评选表彰,进一步激发调解队伍活力。三是多元化解平台防风险。依托县镇村综治中心成立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中心,通过坐班接访、带案下访、深入村组农户走访等方式,了解社情民意、受理群众诉求建议,统筹发挥司法、公安、法庭及行业部门(站所)力量,统一受理矛盾纠纷、综合研判,归口交办、联合化解,延伸多元解纷化解覆盖面,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

三、聚焦智治支撑,在强化数据运用上求突破。强化信息技术应用,以“互联网+”思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构建信息化、立体化社会治安风险防控体系。一是社会治理“一张网”。依托“321”基层治理模式信息系统,打破行业部门信息壁垒,搭建倾听群众呼声、发现社会矛盾的信息平台,运用“互联网+基层治理”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对矛盾纠纷全景数据库进行处理分析,及时形成分析研判报告,找准化解矛盾纠纷难题的对策,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的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新机制,推动社会治理关口前移,变“后置”为“前置”、“被动”为“主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高效性。二是为民服务“线上线下”。探索构建“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的治理机制,线下通过各级综治中心“一站式”接待群众,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开展矛盾纠纷调处、法治宣教及便民服务等工作,提高便民服务质效;线上通过“321”民情在线公众号、网格通APP及网格员AAA群等渠道,实时收集社情民意,及时办理群众诉求建议,做到为民服务“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实现“小事一格解决、大事一网联动,矛盾不激化不上交”。三是“百千万”织牢防控网。结合县域社会治安总体状况和城镇总体规划布局,大力实施视频联网“百千万”工程,按照“小探头+大联防”的思路,建成一类视频监控100路、二类视频监控1000路、三类视频监控10000路,并与智慧警务平台、综治中心无缝对接、深度融合,让“小眼睛”在矛盾联调、问题联治、治安联防、平安联创等工作中发挥大作用,打造全覆盖、无死角的“治安防控屏障”,构建立体多元、智慧赋能、实体运用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夯实平安建设基础。

四、聚焦平安稳定,在强化定纷止争上见真功。一是抓实人民调解。凝聚多方资源,充分发挥网格员、退役军人、“五老人员”“两代一委”等乡贤能人经验丰富、群众威望高、说服力强及“人熟、地熟”的优势,积极运用自治、法治、德治力量参与各类矛盾纠纷化解,从思想上“打开”当事双方的心结,从行为上批评双方的过错,从法律上“点醒”双方的违法行为,做到“案结事了、事心双解”。三是分级分类交办。以网格为单位,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按照“收集汇总—分析研判—风险评估—分流交办—分类化解—动态管理—跟踪回访—结案归档”要求,根据矛盾纠纷性质、积累时间、冲突程度、当事人情况进行综合研判,运用“红、橙、黄”三色机制进行分级分类预警交办,实行动态管理、销号化解。三是专班推进攻坚。制定《我县社会治安稳定形势分析研判制度(试行)》,县、镇、村(社区)三级每月召开例会,研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形势,合力化解矛盾纠纷隐患。同时,扎实开展重复信访治理和信访积案攻坚,严格落实“一个案件、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要求,实行专班推进,穷尽措施强化情报信息和稳控吸附,合力攻坚抓化解,全力以赴控增量、化存量、保平安。

基层治,天下安。下一步,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在持续推动“321”基层治理模式提质增效上出实招、求实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汉阴实践”内涵,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格局,凝聚起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奋力谱写新时代政法工作追赶超越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