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背景及意义
(一)调研背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有序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有利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进农民福祉,对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
(二)调研意义
1.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是引领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基层党建,农村基层党建应在乡村振兴战略深人落实中发挥出引领作用,才能促进乡村振兴的稳步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全面推动“三农”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历史性成就。在新时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继续发扬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传统和经验就是强化基层党建,以更好地引领乡村建设。
---此处隐藏7291字,下载后查看---
三抓基础、强保障,提升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着眼基层党组织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进一步把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产业链、经营生产一线等农牧区工作的各行各业,不断织密组织网络,有效延伸组织触角。把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作为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有效途径,围绕“三化”“四性”要求,本着适度超前和“够用、实用、耐用”原则,采取规划新建一批、修缮改建一批、规范提高一批的办法,全力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攻坚战。始终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的抓手,主动推进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富、产业铺路,通过新建和联村共建等方式,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组织掌舵、党员带动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三)锤炼“主力军”,让模范作用“亮”出来
一以党建工作带动人才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雁”,因此必须要让乡土的优秀人才“强”起来。推动党员队伍“强”起来,要以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为指路灯,选好乡村带头人,优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结构,同时制定培养乡村人才计划,将下沉基层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干部成长的主阵地,锻造一支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真城为民服务的乡村干部队伍。引人热爱“三农”工作并且专业对口、掌握先进技术的党员人才,分别组建科技人才服务队和工作队,深人乡村基层一线开展驻点及科技形式的帮扶工作,并实现所有乡镇都有一支工作队。要合相关部门的资源力量,定期开展驻村精准服务工作,集聚科技资源流向农村基层一线。
二加强乡村基层本土人才培养。开展以提升农民素质、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的活动,重视对农村专业人才的培养,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尤其是加大对乡土专家、工匠等人才的培育,形成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优势人才。除此之外,还应建立引人人才鼓励机制,确立以乡情乡愁为联系纽带,引导各类优秀人才下乡创业创新,如高校毕业生、工商企业家等生力军,共同助推乡村振兴。
三重视保障村民监督权,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基层党组织实行党务公开,实际上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客观要求,有效畅通党群联系、保障基层党员各项权利的渠道。做好村务公开工作,要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健全激励监督机制,将村千部手中掌握的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从根本上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在农村基层工作中,为衣村群众创造更多村务公开平台,能够及时掌握村务动态,监督村干部的言行,而村干部也能自觉接受监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与矛盾;要利用反面教材警示教育村干部,增强基层工作者抵制腐败的能力;村干部要开门纳谏,善于倾听群众意见,采纳合理建议,凝聚基层才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