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立机制,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二)建强队伍,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此处隐藏4937字,下载后查看---
四、工作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联防联动机制。由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专业性强、牵涉面广,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原则,尽最大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建议设立X县青少年心理健康联防联控工作专班,由政府分管教育副县长为组长,教育、卫健、民政、妇联、总工会、团县委、政法、公安、检察、司法、关工委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原则上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报全县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况,交流工作情况,明确责任分工,调度工作进展。成员单位要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相互协作,建立高效的信息流转及反馈机制,统筹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尽快落实县校外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的人员和经费,组建高水平的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志愿者队伍。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到中小学校举办心理讲座,新闻媒体固定开辟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专栏,营造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氛围。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健全心理健康监测疏导。根据需求状况制定招聘计划,逐步配齐中小学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研员。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班主任培训的重要内容,提升教师发现并有效处置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每学期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职等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发挥学校心理咨询室的作用,每周为学生提供一次以上开放性服务,对问题学生不定期开展心理疏导服务,及时化解其成长中的烦恼与困惑。
(三)提升家庭教育成效,夯实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教育、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共同办好家长学校,定期组织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完善家庭教育社区支持体系,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单位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动。充分利用AAA、官网、热线等平台,加强家庭、社区与学校,父母、孩子与老师的沟通联系,搭建家、社、校共育的桥梁,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四)深入实施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面向全体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尤其要发挥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疏解压力作用,鼓励开展如:武术、花鼓、小手球、篮球等有地方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并熟练掌握1-2项体育技能。组织学生每年开展一次校外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丰富、拓展劳动教育途径,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