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典型案例材料:以“跨村联建”党建模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更新时间:2025-01 来源:网友投稿

党建引领既是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也是高效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为解决村庄规模小、空心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x镇积极探索推行“跨村联建”党建方式,通过发挥x村示范带动作用,联合x村、x村等x个地域相邻、资源相似、村情相仿的行政村共同组建联村党委,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通过党建引领,整合优势资源,加强产业协作,推进民生共建,推动治理融合,引领片区共同发展,以基层治理科学化、高效化助推乡村振兴阔步向前。通过实施“跨村联建”,联建村进一步激发了基层组织活力、拓宽了强村富民路径、凝聚了村庄发展力量、焕发了乡村治理气象、提升了村民幸福水平,做好了融合共富的文章。

X联村党委成立于X年X月,覆盖X、X等X个村,共服务村民X人,党员X人。2023年度,三个联建村集体收入均不超过20万元。在X个村自发形成磋商联系机制的基础上,镇党委主动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成立X联村党委,推动形成基层党组织共建共强、优势资源集中配置、产业发展共谋共促、民生福祉联办联享,行政区域融合共治的新格局。

一、背景缘由

(一)集体经济资源限制了产业规模进一步拓展。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加快向城市流动聚集的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突破提升的瓶颈。x联村党委各联建村面积较小、人口较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各项要素分散不均、缺乏整合,村集体收入主要依靠简单发包、闲置资产租赁等粗放方式,发展模式还处于低水平、低层次,增大了启动项目、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难度,也成了限制产业规模扩大、实现接续发展的瓶颈。集体经济的薄弱也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民生福祉落实不到位、党群干群关系不和谐等一系列问题。以上表现说明,农村发展亟需打破村庄壁垒,通过组织融合、资源整合、发展联合,推动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形成发展和治理合力。

(二)村班子带头人优势需要进一步整合。具体到x、x、x三个村来讲,x村虽然村班子比较团结、干事创业热情比较高涨,但是受限于资源贫乏、土地面积少等因素,产业项目发展受到严重制约;x村虽有不少闲置土地,但缺少合适的产业项目,前期投资的一些项目,也因经验不足、经营不善等原因,未能发展壮大起来;x村由于村班子年纪比较大,思想比较保守,大多坚持固有思维,缺少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热情和想法,导致村庄发展没有太大进展。

---此处隐藏8926字,下载后查看---

(一)要抓好一条主线。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通过成立联村党委,以党建引领为牵引,聚力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优势互补和抱团发展,打破单个村党组织力量有限、资源分散和各自为政的局面,推动农村党建由纵向领导、垂直管理走向横向互联、区域整合,有效激活乡村振兴“红色动能”。二是选优配强联村党委班子。联村党委班子是引领片区发展“领头雁”。要搭建好组织框架,积极打破村域制约,选优配强联村党委班子,将各村政治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熟悉村情的人才选进联村党委班子成员。要注重后备干部培养,将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优秀农民工纳入后备干部储备库,通过老带新、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好后备力量,为联村党委接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是建强联建村班子。村班子队伍建设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要坚持既抓大又抓小,抓实村“两委”班子建设。村“两委”干部要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当先锋、做表率。要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要持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支部活动,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把乡村全面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二)要凝聚一种共识。思想是行动的重要前提,思想没达成共识,实施起来就会不理想。通过学习、对比,我发现我们的联村党委虽然实现了一定的进步发展,但与全县其他联村党委、全省的示范点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有些村本身发展就比较好,有突出的项目优势,有些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较为突出的资源禀赋和地缘优势,再借助跨村联建这个平台,建成联村党委,就形成了“1+1>2”的合力,发展的更加迅速。但对于我们来讲并不具备项目优势、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因此,我们首先要凝聚起一种“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共识,坚持打基础、利长远、循序渐进,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把好事干好、实事干实。要全面掌握村里真实情况,找准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径和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围绕确定好的产业不断延链强链,形成一套全产业发展链条,促进片区振兴。

(三)要建好一批载体。推动产业发展是“跨村联建”的关键着力点。要把握好长远趋势,立足长远发展需要,立足各村土地、人才、项目、技术、资金、资源等不同优势,明确联村产业的发展方向,统筹产业布局,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要坚持差异化原则,各村项目分工捆绑,发挥龙头带动的联营机制,发挥中心村优势,以强带弱,辐射带动联建村共同发展。要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为抓手,增加科技投入,促进绿色农业转型升级,加强产业布局。提升治理效能是“跨村联建”的重要立足点。要根据实际划分联建村治理网格,建立“联村党委—联建村党支部—党员—村民”的机制,以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化解、秸秆禁烧等工作为重点,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共治。要规范事务管理,联村党委作为各个联建村庄的核心领导力量,必须明确自身的职责,理顺联村党委与各联建村村委会的关系,各村依然拥有独立的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权利,联村党委不干涉各村的村民自治事务。提高民生福祉是“跨村联建”的最终落脚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联村党委要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困”的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工作举措,抓好弱有所扶、困有所帮、老有所养、残有所助等工作,办好为民造福的暖心实事,扎实推进基本民生保障工作,全力织牢民生保障网。

(四)要用好一批能人。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想做好“跨村联建”工作,用好能人是关键。一是要用好村内能人。要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通过整合联建村资源联动各方力量,深入挖掘片区内离任村干部、党员、热心村民、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以及致富能手、农技专家等“能人”,激发“能人”效应,通过“能人”参与基层治理,发挥他们在矛盾纠纷调解、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形成让村民“入圈”、治理“破圈”、幸福“出圈”的乡村振兴新格局。二是要用好在外能人乡贤。用好在外乡贤,首先要对在外乡贤情况有所了解。要广泛发动联建村党员、代表、村民积极上报在外能人名单,建立在外人才台账,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与在外人才建立联系。要打好“乡情感召牌”,利用重要节假日,以在外人才回乡探亲为契机,组织返乡能人共话家乡发展,为联村党委产业发展、民生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实现双向奔赴。三是要用好外来的人。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帮扶力量是经过各级党委层层选拔、优中选优、认真研究才确定的,他们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强,所掌握的人脉、资源是也是我们所不能及的,能够为我们提供不一样的思路、带来更多资源。因此要积极向上级争取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帮扶力量,利用他们的见识、人脉、资源为联村党委发展提供助力。

(五)要实现一种状态。乡村振兴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是实现乡村善治的有效途径。要深刻认识到发展和稳定,如同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稳定的基础。要实现“以稳定确保发展、以发展促进稳定”的状态,不断丰富基层民主协商的实现形式,着力发挥农民的监督作用,让农民“说事、议事”,完善乡村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充分借鉴“枫桥经验”,用好“联村党委”各项制度,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把基层矛盾化解在源头,扫清发展路上的“绊脚石”。要把发展与稳定、民生、人心紧密联系起来,让发展成果转变为民生实事,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激发和增强农村活力,凝聚人心,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