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生产保供给。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476万元,累计增幅3.39%,全是第二。完成高标准农田“两非”整治942.38亩,在全市率先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储备区划定任务3620亩。完成秸秆综合利用1.62万吨,利用率97.81%,实现全县秸秆收储运全覆盖。XX县籽粒大豆产量一举打破百亩方最高亩产和攻关田亩产纪录,成为新的“浙江农业之最”纪录。
(二)提质量促转型。聚焦龙顶振兴战略,高规格举办XX龙顶高质量发展大会。截至目前,茶叶一产产量1780吨,产值XX亿元,XX龙顶品牌价值达XX亿元。2024年XX龙顶、XX清水鱼入选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成功争取中央农业主体经营能力提升试点,省“百村万户”增收促富试点、衢州市未来农业园区创建等,最高可获专项资金支持XX万元,成功争取省级区域协调资金绩效评价奖励资金XX万元。深入推进钱江源品牌建设,完成了365共富协作区农产品交易平台的建设。由浙江芸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7000余万元的“年产6405吨石斛系列饮料”招商引资项目正式开工。
(三)深化“千万工程”。启动2024年度17个和美乡村(未来乡村)、15个2024年数字赋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20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项目建设,创新推动2条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线路改造提升。续建金星连片发展实验区,获市“大三农”奖励资金XX万元,2024年我县成功列入浙江省“三大行动”试点县名单。探索以金星村、下淤村为核心的“1+1+N”全域运营模式,下淤水岸经济成功获评全省乡村经营“十大业态”。
(四)促改革谋创新。持续推动农业标准地块运营6宗6610亩,完成农业标准地宜机化项目3210亩。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推动落实宅基地有偿使用。扎实做好农民共富搬迁工作,全市率先发布“1+1+2+5+1”搬迁政策体系,前三季度完成搬迁人口4190人,整村搬迁自然村13个。聚焦“三清一促”专项行动,深入排摸问题底数,完善机制集中整治,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目前问题整改率达到97%以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国开行授信贷款X亿元,完成林木资产调查15.3万亩,资产评估10万亩,完成流转签约6个村1.92万亩。XX县“一户一群鸡”成功入选10个省级“庭院经济1+1”典型案例。
(五)强统筹重保障。截至目前,全县255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XX万元,经营性收入XX万元,其中31个村实现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三季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增速7.8%,增速排名全市第2、26县第9;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增速11.9%,增速排名全市第3、26县第17。
---此处隐藏3859字,下载后查看---
三是加强乡村文化保护传承。全面完成87个已入库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全力争取第十三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项目,第十一批1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2个一般村顺利通过省级绩效评价。全力争取一批传统村落列入省级以上名录库,积极推进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和农村“老屋复兴”每年抢救修缮一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
3.锚定富民增收,激发发展新动能。
一是壮大集体经济。深入开展“一镇一产业、一村一品”集体经济融合试点,全力以赴强产业、争项目、促发展,做好集体经济的“土特产”文章。完成2023-2025年区域协调资金强村富民项目验收,新实施一批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市级党建联建共富综合体项目1个。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稳妥推进村经济合作社新一轮换届,力争清廉村居达标村全覆盖。
二是推动农民增收。制定2025年度农民增收方案及任务清单,着力提高农民和低收入农户四项收入。加强产业帮扶,科学谋划一批产业发展项目,扶持重点帮扶村和低收入农户发展蔬菜、水果等特色产业,落实光伏小康、草莓园等产业项目收益分配。实施低收入农户小额信贷、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雨露计划、来料加工、公益性岗位、异地搬迁等帮扶工作。构建精准帮扶长效机制,持续开展“两线合一”工作,深化结对帮扶工作,做实“一村一计”“一户一策”等举措。
三是深化集成改革。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鼓励返乡下乡人员回乡开展创新创业,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发展农村新业态新经济新模式,同时通过两山集团共富搬迁政策性融资,打造一批闲置农房盘活经营亮点,力争全县新增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750宗以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力争全市率先完成“每年完成可流转集体林地30%,2025年底完成可流转集体林地90%”流转任务,同时制定优化新一轮的集体林权收储工作,在全县推广林权收储。深化“新农人”培育,争取省级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支持,力争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达1000人次以上、培育农创客30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