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续提升社会救助能力。坚持政府兜底与慈善扩面相结合,保障城乡低保、特困、困难残疾人、孤困儿童等困难群众9000余人,实施临时救助81人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000余万元。依托XX区育杰学校,推进孤困儿童集中养育教育试点,《XX区构建三“全”体系打造孤困儿童集中养育“校园家庭”新模式》被临沂改革专报、人民网刊发。创新推进社会救助和慈善有效衔接,累计慈善救助款物支出总金额958万元,《XX区坚持“三个到位”探索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路径》经验被市委改革办、市民政局推广。
(二)持续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全面加强养老机构规范化建设,九曲养护院被评为四星级,爱德老年公寓被评为三星级。为200余名孤困老人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完成575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强力推进孝善食堂建设,新建九曲街道中兴社区、浅水湾社区,郑旺镇林湾沟南村等孝善食堂。形成“1345”工作法并在全市孝善食堂建设推进会上交流,《老年助餐托起居家养老“幸福餐盘”》被人民网、大众日报等多家媒体刊发报道。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获得全省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成果。承办全市凝聚民间力量加强困难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推进现场会,XX区政府作典型发言。“政府摆摊群众赶集”志愿服务获评全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三)持续深化婚丧礼俗改革。选树27个村居作为第一批“礼安齐鲁”试点村居,重点打造丧事办理“一村一策”,培育具有XX文化特色的丧葬礼俗改革样板,XX区《清理散埋乱葬“小坟头”推动殡葬改革“大民生”》典型经验做法,被评为全省“礼安齐鲁”丧俗改革实践案例。在全市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培训会上,汤河镇东李湖村红白理事会作为全省百佳红白理事会作经验交流,就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为全市进行授课。高效推进全省婚姻登记数据质量提升试点任务,开展人员下乡专项办理行动,在6个镇街60多个村居巡回补领(办)结婚证,共完成历史档案查漏补缺、去重纠错1158余条,补领婚姻登记证件近3500对,并顺利通过省里中期评估。
(四)持续优化地名和社会组织管理水平。在全市率先完成首批428条村级道路名称的命名批复工作,通过“乡村著名”小程序累计采集地名上图225个,完成国家地名信息库179个村(社区)的地名信息数据完善工作。XX-沂南线01号界桩智慧化提升项目作为全市试点顺利完工,推动我区界桩管理智慧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强化社会组织管理,着力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指导新成立社区社会组织108家,涵盖为民服务、文体娱乐、邻里互助等多种类型,实现镇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全覆盖。
---此处隐藏1085字,下载后查看---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推进救助体系更加健全。拓展“慈善+”模式,推动民间力量关心支持参与救助服务,发挥村(居)干部、网格员及其他社会力量的“探头”作用,提高救助信息核对效率和精准度,将更多低保边缘人口纳入监测范围。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信息化为支撑的综合救助格局,实现困难群众救助服务全覆盖。
(二)推进养老服务更加优化。巩固安全管理整治成果,常态化开展养老服务机构“四不两直”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对重点部位层层落实责任制,对安全隐患层层包保,对重点人群重点监管。完善老年人能力与需求综合评估制度,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适老化改造575户,建设1处以照护为主业、辐射社区周边、兼顾上门服务的示范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优质普惠、就近就便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家门口”养老服务需求。坚持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和适度新建相结合,探索形成孝善食堂可持续化运营的“XX模式”。
(三)推动社会事务更加高效。持续开展殡葬领域腐败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释放公益性公墓建设效益。全力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利用全国未保工作现场会这一契机,提升XX区未成年人保护阵地服务能力,唱响“守护花开,星耀未来”未保品牌,力争实现全区域保护、全流程管理、全方位服务的未保新局面。推进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做好应用户籍类电子证照办理婚姻登记试点工作,打造室内婚俗文化宣传长廊、室外打卡场地、婚庆行业协会“三位一体”的婚俗改革阵地。
(四)推动地名社会组织管理更加规范。开展以乡村地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地名文化保护、地名信息应用和地名赋能产业发展为重点的集中行动,引导社会组织、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地名文化宣传保护中来,探索地名赋能产业发展新路径。牵头完成XX-罗庄线联检工作,配合完成莒南-XX线联检工作,及时完成界桩季度巡检任务。加强与业务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有序做好社会组织年报工作,提高社会组织年报完成率。发挥社会组织专业化作用,打造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做好社会组织监管工作,引导更多社会组织力量支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