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人才高地的思考与对策

更新时间:2023-02 来源:网友投稿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度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应对变局,是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也是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路径。人才是实现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2010年国家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了以人才优先发展驱动创新发展的人才强国战略。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迈进的背景下,人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特区之一,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锋,要实现改革与发展,更要做好人才工作,制定和完善人才优先发展相关政策,提升人才竞争力,打造人才高地,为实现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为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积累宝贵经验。

二、人才竞争力现状

作为中国最早设立的特区之一,历来重视人才,可以说是因改革而生,因人才而兴。自设立之初就连续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以敢想敢干、开放和包容,引得无数人才“孔雀东南飞”,人才逐渐聚集。经过短短40年的发展,从一个边陲小镇成为现在年末常住人口达千万的国

际化大都市,创造了发展奇迹。但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综合营商成本上升,的人才竞争力出现下降趋势。特别是近两年的高房价、高地价、高用工成本,迫使更多企业选择向更有成本价格优势的等周边城市外迁,如等企业,企业外迁直观上会影响工业增加值,但更值得注意的是由此造成的人才外流、人才竞争力减弱等问题。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市2018年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指出,2018年,有9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外迁情况,约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xx%,累计在深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占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xx%,由此可见企业外迁带来的影响已不容忽视。

德科集团(xx)、欧洲工商管理学院(xx)和塔塔通信公司(xx)联合发布了《2019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该指数报告通过68项指标来衡量125个国家和114个城市的全球人才竞争力水平。研究结果显示,国家排名前三的为瑞士、新加坡和美国,中国排在第45位,而在城市排名中,前三甲分别为华盛顿、哥本哈根、奥斯陆,中国共有12座城市上榜,依次是:中国台北、中国香港、北京、上海、杭州、广州、西安、成都。

由此可见,作为新崛起的国际化城市,在人才竞争力方面明显弱于其他国际发达城市,在全球个城市中仅排名位,在国内城市排名上也不如香港、北京、上海、广州、

杭州等一线城市,排在第位。而根据《2018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人才竞争力在2018年全球城市排名中为位,2019年的人才竞争力排名下降了名,在人才竞争力方面呈现下降趋势。

三、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

城市的高等教育发展关系到城市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发展规模较小,发展力度不够,目前与其他城市相对比,还不能形成核心有效的竞争力,这也一直是制约发展的弱项、短板。与国内其他一线城市相比,无论在知名院校、高校数量、师资力量、毕业生数量上均存在明显差距。据统计,截至年,普通高等学校只有所,其中包括所国内大学的在深校区或研究生院,专任教师只有万人,平均每万人学校数为,当年毕业生数量只有万人。

在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只有所高职类院校,可见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整体呈倒三角形,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院校机构占比较大,而职业技术类学院占比较小,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层次从低到高逐层递减的“金字塔”需求结构不相符,高等教育情况明显与城市发展规模不相匹配,无法为经济、政治和科技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虽然目

---此处隐藏8232字,下载后查看---

进、就业、待遇保障等环节的法律空白、盲区,要努力构建劳动关系和谐示范区,完善劳动关系法律制度建设,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队伍建设,增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构建适应劳动力市场发展权益的保障体系,更好地保障人才劳动权益。

4坚持人才服务优化,培植留才“黑土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人才引得来,更要留得住。要聚焦人才办事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持续改革与创新人才服务,在更多涉及人才政务服务申报审批中实现“秒批”,以“职能法定化、业务标准化、手段信息化”为要求,实现申请材料无纸化,审批结果电子化,让数据多跑路,让人才少跑腿,真正实现“指端申办”“无感申办”,不断提高人才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的幸福感、获得感。要持续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探索政府部门与企业、民间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合作服务模式,构建一种多主体参与、互补的新型人才公共服务供给体系。通过政府采购、服务外包、协同开发等多种合作形式增加人才服务的交付数量,提高服务质量,不断优化人才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配套服务,使人才能够真正地安身、安心、安业。

5坚持人才发展改革,建设成才“生态圈”

“不日新者必日退。”人才发展体制同样如此,要持续改革与创新。在人才评价方面,加大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力度,根据行业、岗位、学历水平等分级分类,量体裁衣,制定各具特色的人才评价机制。在人才激励方面,要转变理念,由奖励少数“牛人”逐步转向资助多数“常人”,以“全产业链理念”进行激励,即激励政策要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全领域,让更多有技术、有才能的人获得科研投入、物质奖励,保证产业链稳定,协同发展。鼓励人才行业内、行业间的沟通和流动,着力打破学历、户籍、职务、体制等限制壁垒,充分迸发人才活力。加大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并完善科研诚信体系,引导科研人员回归学术初心,净化科研生态,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交流合作,努力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并把重点放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卡脖子的地方,促使更多科研成果转化,更多人才得到发展、成长。

6坚持重才氛围营造,唱响爱才“主旋律”

因改革而生,因人才而兴,要从城市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求才、爱才、重才的态度和决心。要以人才公园为范本,打造更多以人才为主题的公园、廊道、展馆等公共基础设施,把人才元素融入更多实体建筑、硬件设施中。以人才日为样板,设计制定更多与人才主题相关的表彰项

目、节日、纪念日、体育赛事等,并把人才元素融入城市文化,鼓励文创企业设计生产人才“IP”相关文创产品。要积极宣传人才之于的重要意义,树立正面典型、先进案例,引导社会舆论关注、交流。创新宣传载体,充分运用网络、自媒体、高楼灯光秀等,不断拓展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唱响重才、爱才主旋律。

五、总结

人才是治国、为政、创新、发展之根本。四十不惑,要始终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在办好教育培育人才、集聚产业发展吸引人才、完善法治建设保障人才、优化服务留住人才、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成就人才、宣传引导尊重爱惜人才上下大功夫、苦功夫,不断提高城市人才竞争力,打造人才高地,以人才战略推动创新发展战略,创建高质量发展高地、城市典范,打造好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彼岸的第一艘“冲锋舟”,将建设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