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专题宣讲讲稿:新形势下“碳中和”智慧园区实现路径的探讨(集团公司)

更新时间:2023-02 来源:网友投稿

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2020年9月22日,***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他郑重宣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已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同时,也愿承担与中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力量。2020年9月30日,***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郑重承诺,“中国将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作出艰苦卓绝努力,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

绿色经济是人类发展的潮流,也是促进复苏的关键。2020年11月12日,***主席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发表视频致辞,他指出,“我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方将为此制定实施规划”。

全球变暖不会因新冠疫情停下脚步,应对气候变化一刻也不能松懈。2020年11月17日,***主席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二次会晤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举措,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他还郑重承诺,“我们将说到做到!”

中国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是落实《巴黎协定》的积极践行者。2020年12月12日,***主席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xx举行,******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要抓好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

---此处隐藏9528字,下载后查看---

能产业节能措施,在电子信息方面,如恒温恒湿厂房能耗管理、系统能效管理、电能质量管理等;在装备制造方面,如动力设备节能改造等;在生物工程和医药方面,如冷凝水及工业废热回收、多效蒸发等;在汽车及交通设备方面,如工艺余热回收用于表面处理、热风喷涂等;在数据中心方面,如热管自然冷却、湿膜加湿技术等。

在建筑领域,如动力设备节能、能效平台-系统能效管理、水蓄能-空调系统优化等。在交通领域,如充电桩合理布局、充电有序管理等。此外,还有公共机构领域,等等。

3.依据交易政策的绿色交易解决方案

在碳交易方面,如碳排放权交易、CCER交易等;在绿电交易方面,如推动绿电进京、开展绿电交易等。

(三)打造近零碳排放示范园区

1.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

充分挖掘园区内可再生能源,如分布式光伏、地热能等,最大限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

2.提升能效和减排

抓大放小,针对园区内重点碳排放企业,结合园区行业特点实施节能及脱碳。

3.通过碳交易实现碳中和

以中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金风科技为例,实现园区智能微网最大限度使用可再生能源,在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

日期间,所有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温室气体,通过购买等量的风电项目进行抵消,实现碳中和。

2020年,金风“碳中和”智慧园区快速认证的关键因素有:园区零碳绿电自发自用、园区节能多项措施并举、园区能源数字化管理等。

金风“碳中和”智慧园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实现历程可以划分为:金风多能互补智能微网示范工程(一期)、能效管理与节能、制冷节能与污水处理、金风智能微网示范项目(二期)等。

四、关于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不断优化能源结构

加大宣传范围和考核力度,建立重点企业管控名单,通过产业扶持与低碳履约相结合明确企业绿电使用责任与考核指标,鼓励工商业利用自身屋顶等闲置空间开展绿色能源建设,提升园区可再生能源占比,充分享受新能源政策红利。

(二)探索开展未来“碳中和”智慧园区示范应用

因地制宜,结合自身产业特点优选2至3个示范区或行业开展“碳中和”智慧园区先进技术示范应用,打造近零示范区,构建绿色智慧城市。

(三)搭建“碳中和”智慧园区能源管理平台,实现园区高效管理

提前规划,适时推进搭建区域智慧能源一体化管理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精细、精准设计,助力绿色发展,为人类奉献碧水蓝天,给未来留下更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