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乡村振兴工作汇报材料

更新时间:2023-02 来源:网友投稿

2014年我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2018年新识别贫困户户人,2019年新识别贫困户户人。2014年脱贫户人,2015年脱贫户人,2016年脱贫户人,2019年脱贫户人,2020年脱贫7户人。经动态调整,现有脱贫人口户人,监测对象户人,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户人。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四个不摘”抓落实

不摘责任,持续发力不懈怠。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推进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一步强化担当、压实责任。成立了镇乡村振兴办公室、村乡村振兴工作站,新增名新录用人员到镇乡村振兴办,进一步增强乡村振兴队伍力量。

不摘政策,持续支持不间断。在全面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等各项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因户因人精准施策,实施产业项目,增设公益性岗位,引导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持续推进就业扶贫。

---此处隐藏6110字,下载后查看---

成立组织,突出党建引领。成立大河沿人居环境理事会,

理事长由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担任,成员由上老、中屋、河沿组党员、联防长和村民组长组成。理事会集体商议整治项目、资金使用、机制制定和人员调配等事项,共同构建党组织引领村民议事同心同向、共同发力的良好局面。

众筹建设,激发参与热情。建立大河沿人居环境整治AAA群,号召村民主动参与,为建设美好大河沿建言献策。村民自发捐款元,现已种植风景树棵,拆除无功能房屋平,整治乱搭乱建十多处,制作站牌个,公益广告牌平方米,绿化隔离栏米,家禽实行圈养,改厕已全面开展,不到一个月,大河沿组面貌焕然一新。

健全机制,巩固整治成果。成立卫生清洁队,由三人组成,定期对公共场地和不在家户进行清理。设立“组务公开栏”,所有收支明细定期张贴,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和评选机制,不定期开展卫生检查评比活动,对清洁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引导村民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增强人居环境整治的荣誉感,共同维护美丽整洁的大河沿。

三、存在的问题

1动态监测排查不到位,未做到应纳尽纳,体外循环现象严重。

未充分发挥网格员的作用,集中排查不深不细,动态监测工作停留在纸上。对于重点人群,仅电话沟通了解情况,对家庭情况持续跟踪关注不够。大部分村发现了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农户,帮助给予低保政策,实行“一兜了之”,怕麻烦,怕督查,不愿意识别为监测对象。

2人居环境整治,生活污染增多,群众参与度还不热,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接地气的宣传媒介,对农民群众的环保需求缺乏针对性的宣传,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接受能力和生活习惯,起不到共鸣作用,农民群体作用发挥不够,参与程度不高,环境整治“上边热、下边凉”,认为环境整治是政府的事,只当旁观者,不当参与者,既不主动作为,也不支持配合,等靠要思想严重。长效管护机制未建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量大面宽,当前整治工作在道路硬化亮化、村庄绿化、路面清扫层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整治成效不明显,长效管护机制还未完全建立。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工作指导,明确排查要求和重点。组织各村书记和扶贫专干召开专题培训会议,明确排查范围和对象、排查任务和时间节点,就动态监测工作进行重点解说,明确监测对象和范围、监测程序和落实帮扶

措施,精准把握监测帮扶工作的基本要求。开展网格员培训,明确工作职责。把解决应纳未纳、体外循环问题作为排查的重要任务,全面排查农户实际生活状况,确保有风险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做到应纳尽纳。

2实现科学谋划,营造环境整治良好氛围。加大舆论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文明家庭、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利用村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宣传好典型、好经验、激励先进,曝光问题、鞭策后进,真正把积极性调动起来,形成人人关注农村环境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要我干”转化为“我要干”。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和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主动搞好自家环境整治的同时,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制定长效管护方案,明确镇、村两级责任,建强网格化管理体系,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建管并重持续加强考核,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成绩纳入村级年度考核,表扬先进、通报后进,持续巩固提升整治成果。挑选个村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坚持打点、穿线、扩面,以好带差,形成比赶超氛围,带动全域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