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课讲稿:发挥高校党组织功能

更新时间:2023-12 来源:网友投稿

D的十九大强调,基层D组织建设“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D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增强D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把基层D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D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为推进高校基层D建,以高质量D建引领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上述表述将组织力拓展到组织功能,强调了D组织作用发挥的价值导向。组织力是基层D组织具备的客观能力,组织功能是组织力发挥的积极效能。因此,基层D组织建设要在提升组织力的基础上增强组织功能。同时,将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并列,丰富了D组织整体功能的内涵。政治功能是D组织的基本功能,组织功能服务于政治功能,是发挥D组织政治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提升D组织的组织功能,要同时增强D组织的政治功能。

一、增强高校D组织组织功能的现实必然

D的二十大突出强调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体现了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的重要性,也意味着提升组织功能具有现实的紧迫性。从高校基层D组织建设实际来看,增强高校D组织组织功能的现实必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中国式现代化人才支撑的必然要求。D的二十大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指出,“世界科技强国必须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我国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更加重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培育”。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撑,这对高校D组织履行D管人才职责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充分发挥高校D组织的组织功能,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为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提供保障。

2.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提是建成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教育强国的重要体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努力,中国高等教育已经由数量扩张阶段发展为内涵式提升阶段,也就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这对高校D组织领导改革发展,深入推进“一融双高”提出了新要求。高校要加强基层D组织建设,充分发挥D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强化D建引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有组织的教学科研,引导广大教师铸师魂、提师能,着力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3.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指出:“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维护政治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不是通过教育。我国是中国共产D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D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就需要高校D组织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D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充分发挥组织功能,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严肃认真的D内政治生活,把高校建设成为坚持D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此处隐藏3029字,下载后查看---

近年来,二十大学D委认真贯彻落实关于D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夯实管D治D责任,坚持D建引领,积极探索创新,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使基层D组织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组织功能充分发挥,为二十大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1.以落实管D治D责任为前提保障。基层D组织是政治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其最根本的功能是把D的领导落实到基层。二十大学D委立足新时代D的建设总要求,对标《中国共产D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坚持和加强D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管D治D责任。把扎实推进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学习贯彻D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强化笃信笃行,提高站位。通过校D委读书班、中心组专题学习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组织开展中层干部培训、D支部书记专题培训等学习培训,组建师生宣讲团,举办D的二十大精神知识竞赛、主题D日活动、红色研学等各类活动,营造学习贯彻D的二十大精神的良好氛围。围绕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奋力开拓学校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等主题,举办高端论坛,谋划未来发展,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学习贯彻D的二十大精神不断走深走实。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D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扎实推动《中国共产D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贯彻落实,引领保障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行稳致远。持续完善制度体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D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政治要求与政治标准贯穿工作始终,持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从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把握起点、找准方向、明确思路,在学习贯彻中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有力引领学校在服务“国之大者”中实现发展再提升。

2.以推进基层D建创新为根本动力。当前,基层D组织建设与D中央要求和师生群众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必须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创新基层D建理念、活动载体、工作方式、运行机制。二十大学D委以创新理念为引领,提升基层D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在D建理念上实现从D建工作保障作用到D建引领作用转变、从D务工作到D建创新转变、从组织力到组织功能提升转变。织密建强D的组织体系,持续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主动响应新要求,结合校区功能定位、学科布局、人才培养,优化二级D组织设置,大力创新教师D支部和研究生D支部设置形式,推进D的组织和D的工作全覆盖。制定院系D组织书记基层D建工作责任清单,开展三级D组织书记抓基层D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将教师D支部书记述职评议考核结果作为系(所)年终考评、绩效奖励的重要参考,压紧压实D建工作主体责任。制定换届选举、议事规则、支部设置、组织生活、D费管理等多项制度,形成了以《中国共产D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引领的基层D建制度体系。选优配强“双带头人”教师D支部书记队伍。制定相关制度方案推进教师D支部作用发挥,制定个性化学术发展计划,促进教师D支部书记学术发展,创建教师D支部书记论坛,着力推动教师D支部书记D务工作和科研能力双提升。搭建数字D建平台,全面提升D务工作质效。主动融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成集门户网站、APP等平台于一体的数字化D建系统。推动D务、管理、服务“一网通办”,实现组织生活实时监管、D员发展全程纪实、换届选举流程指引、D费在线收缴管理、D建项目过程考核等,切实推动D建工作信息化、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3.以引领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为鲜明导向。高校D组织组织功能发挥,要落实到提高办学治校水平上。二十大学D委牢固树立系统观念,把D组织组织功能与高校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教学科研、管理服务、队伍建设等各项任务一体推进。把D建工作做到立德树人第一线。着力强化D建工作育人导向。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机关D支部与师生D支部结对共建,全面落实“三全育人”要求。设立师生联合D支部,组团打造师生支部共建群,联合开展主题D日活动,在学科竞赛团队组建临时D支部,积极探索“D建+科研”“D建+教学”等育人新路径,着力把支部打造成为立德树人的“桥头堡”。积极推进D建进社区,与地方街道联合建立片区“大D委”,组建学生社区功能型D支部,建立D员干部担任学生社区D支部“第一书记”制度,组织开展各类社区D建活动,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社区D建育人新格局。把D建工作做到科技创新活跃带。致力于发挥D组织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推动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社科院等平台建立D支部,推广运用“项目组+D建”的新模式,将不同单位的D员骨干教师“拧成一股绳”,使D组织成为开展有组织科研的新引擎。积极与地方D组织、企事业D组织开展共建、共享、共进等活动,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和打造新型科研高地。把D建工作做到队伍建设各环节。坚持D管人才,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分学科出台不同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方案,强化精准指导,积极参与全球人才与教育科研资源竞争,着力打造一流人才队伍。推进人才特区建设,搭建青年人才成长的绿色通道。加强D员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人才“蹲苗壮骨”等培养计划,专题举办青年学术骨干培训班,遴选一大批优秀年轻人才参与援疆援藏、服务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

4.以“为师生办实事”为重要载体。基层D组织功能发挥得好不好,最终体现在师生满意度中。二十大学D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深入师生、深入基层,着力解决好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将办实事成效作为检验D建工作的重要标准。推动解决师生关心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落地见效。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立项实施学生社区D员服务站志愿服务项目,瞄准学生诉求,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组织D员积极主动为师生办实事。组织基层D组织常态化开展“学思想、践承诺、见行动”活动、“争创D员先锋岗、争当服务师生标兵”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每名D员结合业务工作实际,立足本职岗位积极行动,以为师生办好实事的成果检验学习教育的成效。健全D员领导干部联系师生的服务体系,推动D员领导干部树牢模范带头意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经常性调研了解师生需求。建立D支部、D员积分管理制度,让基层D组织和D员在服务师生中接受评价,促进各级D组织和广大D员更好地联系和服务师生、服务群众。